网上有关“*** 诗词与传统文化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 诗词与传统文化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广为流传的 *** 诗词不过几十首,但思想深刻 、意境高远、博大精深。究其原因 , *** 诗词不仅高度浓缩了 *** 的人生追求、伟大实践和深邃思想,而且也艺术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丰富多样和勃勃生机。解读 *** 诗词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不仅有助于领略 *** 诗词的厚重底蕴 ,也有利于把握 *** 的文化思想和文化贡献。
学习:绿杨树下养精神
*** 曾把求学经历描述为“六年孔夫子,七年洋学堂”,但他从未间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 。他从8岁进私塾求学开始 ,孜孜不倦 、废寝忘食地读书,始终与中国传统文化水 *** 融。 *** 一生题词无数,但写得最多的是“学习 ,学习,再学习”这七个字。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政务繁忙的和平建设时期 ,他都以书为伴,博览群书,近乎痴迷 。后来他居住的 *** 丰泽园藏书达9万多册之多。在众多书籍中,他最偏爱文史古籍 ,从先秦到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史作,包括正史类、稗史类、演义类 、文学类……几乎无所不读,全而盖之。一套线装本《二十四史》 ,他24年不离身边,反复研读 。一部300多万字的《资治通鉴》,他竟看了17遍之多 ,堪称是博览古今的大学问家。
*** 对中国古典诗词更是情有独钟,涉猎的诗词作品遍及历朝历代。他既读各种总集、合集、选集 、专集,也读各种诗话、词话、音韵 、词律 。从诗的内容看 ,叙事、记怀、抒情 、写景、咏史、怀古的他都读。从诗体看,古乐府、律诗 、绝句、词、曲 、赋都一并涵盖,可谓是博览广收 ,兼采众家之长。正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广,对古典诗词烂熟于心,在文章、报告、书信 、谈话、题词中,为说明观点、论证事理 、表达感情 ,他能够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出口成章,处处彰显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诗人才华 。
继承:东临碣石有遗篇
中国古典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独特地位,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是流传最久远最普及的文学体裁。 *** 曾说,“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 ,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然而,他本人对旧体诗词却乐此不疲 ,“旧体诗词源远流长……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 ” 。
*** 全面继承了古典诗词的民族风格与中国特色。他的诗词形式多样 、种类繁多,既有五古七古、五律七律 ,还有七绝杂言诗。他更擅长填词,运用了20多种词牌形式,如沁园春、贺新郎、菩萨蛮 、念奴娇、蝶恋花等 。他深谙诗词写作规范,语言精当、对仗工整 、结构严谨、韵味无穷。他经常巧妙引用、借用 、化用古诗词中的名言佳句。在 *** 诗词中 ,从文化名人、历史典故到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几乎无处不在 。
在思想内容方面, *** 诗词继承了古典诗词源于《尚书·尧典》“诗言志”的优良传统,在价值取向上吸收了儒家文化以“仁学”和民本思想为基础的经世致用的政治理念 ,始终突现一个伟大革命家救国救民的政治抱负和不懈追求。 *** 诗词直抒胸臆,饱含“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的忧患意识 ,充满“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富有“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顽强意志,强调“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的政治抱负,满怀“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的大同理想,推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积极态度 ,秉持“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的豁达心态。
而在表现手法方面, *** 诗词更多地受到以道家理念为源头的讲意境 、重气韵 ,强调个性自由和浪漫情趣等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 *** 诗词继承了庄子、屈原、李白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文采飞扬 、热情奔放、纵横捭阖,不管是写自然景观、写动物姿态、还是写社会实践 ,都充分表现出宏大气魄和洒脱之气,深刻揭示出事物和人物的内在本质,折射出美学和哲理的绚丽光芒。
批判:倒海翻江卷巨澜
*** 强调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但是,他特别信奉孟子的说法:“尽信书 ,则不如无书”,从来不盲目迷信传统文化中的所有内容 。早在少年时代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时, *** 发现这些书中讲的都是文官武将 ,一味地颂扬帝王将相,从来没有人去正面塑造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形象。 *** 的批判性思维促使他开始认真反思究竟谁是国家和民族的真正主人这一重大历史命题,他最终成为中国封建传统文化那些消极因素的叛逆者。这一政治立场既展示出 *** 诗词内容与传统文化相反相成的渊源关系 ,又表现出 *** 反叛传统 、超越传统的宏大气魄。
柳亚子曾盛赞 *** 诗词是“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 ” 。《贺新郎·读史》纵论中国历史,是 *** 唯物史观的诗意表达。“但记得斑斑点点 ,几行陈迹”,不免使人想起鲁迅《狂人日记》中的那句话:“满本子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五帝三皇神圣事 ,骗了无涯过客”是对英雄史观的大胆嘲讽和彻底批判。“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铖 ”, *** 充分肯定“奴隶”“卑贱者”的历史地位,称赞他们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风流人物 ” 。他在注释《沁园春·雪》“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时,明确说明“末三句 ,是指无产阶级”。“十万工农下吉安 ”“百万工农齐踊跃”“唤起工农千百万”, *** 以史无前例的如椽大笔和盖世豪情塑造人民群众的群体形象,热情讴歌他们的革命精神和社会实践。
革新:战地黄花分外香
古人很早就提出了“穷则变 ,变则通,通则久 ”“苟日新,日日新 ,又日新” 。“推陈出新”是 *** 1942年为延安评剧院所作的题词。他推崇古为今用,但认为这个“用 ”并不是简单照搬,不能替代自己的创造。 *** “才华信美多娇 ,看千古词人共折腰”,从内容到形式,从语言到意境,从题材到风格 ,对传统诗词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使其既富有革命性又充满艺术性,极具民族个性又饱含时代精神 。正如郭沫若所说:“主席的诗不能说是旧的 ,不能从形式上看新旧,而应从内容、思想、感情 、语汇上来判断新旧。” *** 诗词评史则对历史有新看法,论人则对人物有新见识 ,写物则对物象有新寓意,记事则对事情有新视角,是传统艺术形式现代化的光辉典范。
*** 学古而不泥于古 ,立足传统又突破传统 。1954年夏, *** 挥笔填写了大气磅礴的《浪淘沙·北戴河》。谈及这首词的创作缘由时,他说:“李煜写的《浪淘沙》都属于缠绵婉约一类 ,我就以这个词牌反其道行之,写了一首奔放豪迈的,也算是对古代诗坛靡弱之风的抨击吧。”历代咏梅诗作不计其数, *** 的《卜算子·咏梅》是“读陆游咏梅词 ,反其意而用之 ”的绝妙佳作。陆游词中的梅花在凄风苦雨中遗世独立、孤寂冷漠、消极退缩 、凄凉愁苦 。 *** 则盛赞梅花“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俏”一“笑 ”令人耳目一新 ,反出了骨力遒劲、伟岸飘逸的艺术神韵 。《采桑子·重阳》是咏秋之作,“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 *** 一扫“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悲秋情结,称颂战地黄花的馥郁芳香,赞美秋日风光的苍劲寥廓。《孙子兵法》主张“穷寇勿追 , ”而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 *** 为了中国人民的长治久安,反其意提出“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 对古典诗词革故鼎新,创作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浓郁中国气派的不朽诗篇,形成了中国悠久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 。 *** 的文化思想和艺术实践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同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中的人物和故事
孔子和老子谁的文学成就最高 ,对后世民族文化谁的影响更大?: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上,亿万华夏子民生生不息,优秀的中华文化繁荣昌盛 。老子、孔子这两位至圣
1
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上 ,亿万华夏子民生生不息,优秀的中华文化繁荣昌盛。老子 、孔子这两位至圣先贤以及他们的弟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奠基者、传播者,对促进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可以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都是至圣先贤 ,同样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老子和孔子究竟谁的文学成就更高?谁对后世民族文化的影响更大呢?
一是两人的思想内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及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主要作品就是《道德经》 ,主要思想讲的是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讲的是无为而无不为,道家讲求淡泊名利 ,控制欲望,平衡身心。可以说,道家思想是一种出世学说,引导人们避世无争 ,无为治世,依靠自然平衡身心,平衡万物 ,以求无为而无不为的大道之境界。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其主要作品有《论语》、《诗》、《书》、《礼》 、《易》、《春秋》等,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中庸之道 ,讲的是如何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是仁义礼智信,讲的是“三纲五常 ”。可以说 ,儒家思想是一种入世学说,它引导人们积极的入世理念,要求人们严格遵守那些有利于统治阶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念和制度 ,它承认并积极维护人们社会地位的尊卑,但不支持统治阶级对卑者的压迫和剥削,只是倡导社会分工不同。
不难发现,两种思想内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老子孔子都是致力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只是两人所采用的方法或者说是两种思想的实施途径各有不同。但两者又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试想一下,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个人 ,如果只是按着儒家思想积极入世,追逐名利,甚至无休止的争权夺利 ,不惜战争,那这个社会何来安定 。相反,如果人们只是依据道家思想淡泊名利 ,消极避世,甚至是与世无争,那么这个社会又何来发展和进步。由此可见 ,两种思想即有相互制约也有相互补充,正是两种思想此消彼长相互作用,促进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成长和繁荣。
二是两种学术思想的传播途径有所区别 。正是受到两种不同思想内容的影响,它们各自的传播途径也是有所不同。
首先说道家思想 ,老子的学术理论,思想境界,可以说是高深莫测 ,时至今日又有多少人能够悟得老子道德经的真髓呢?可老子真就是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啊,相关史料只有老子宣经讲道的记载,却并没有他广收门徒授教讲学的例证 ,有关记载或是人们传说的老子的弟子,应该说都是老子传经讲道的忠实听众。老子说:“万物有道,悟得即是道 。”老子讲求的是听者自己悟道 ,悟得即是道,你就可以继续传播下去,否则物还是物 ,不足为道也。
老子这种无为思想同样影响到弟子的传播数量。传说中的道教四大真人,包括通玄真人(文子)、冲虚真人(列子) 、南华真人(庄子)、洞灵真人(亢仓子),他们都是听取老子的学问而后自己悟道成功,最终完成了自己的不朽名作《通玄真经》、《冲虚真经》 、《南华真经》以及《洞灵真经》 ,也是对老子《道德经》的传承和发展。
相反儒家思想则不同,同样是受到孔子入世思想的影响,儒家讲的就是教化万民遵纪守法 ,讲的就是三纲五常,讲的就是如何齐家治国平天下 。因此孔子自然是积极讲学,广收门徒 ,有据可考的记载,孔子就有三千多弟子,其中比较著名的弟子就有七十二人。像是颜回(子渊)、冉求(子有)、仲由(子路) 、冉耕(伯牛)等等 ,这些人都是孔子的亲传弟子。他们都为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充分保障 。
如果单从传播途径和数量上看,儒家思想肯定是超过了道家思想。但也许正是这种不同的传播途径,也就造成了两种不同的受众群体。老子道家思想的受众主要是那些统治阶级 ,而孔子的儒家思想则主要是针对那些平民百姓 。两种思想的相互制约,相互补充,也就推动了不同朝代和社会制度的更替以及整个华夏文明的持续发展。
三是两种学术思想的影响时代各有不同。其实老子和孔子本身就是同一时代的人,只是老子比孔子大了二十岁左右 ,而且据记载孔子还曾经向老子求过道,也就是说孔子向老子请教过学问,这也是有人说的孔子是老子学霸弟子的来源 。如果按着两人性格 ,或者说按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观点,说老子是孔子的老师也没错,然而 ,两个人毕竟都是一派宗师,而且道教和儒教又是在几千年封建历史中多数统治阶级同时认可的国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像老子和孔子这种亦师亦友的情义应该还是区别于他人。
从传播时代上来看,道家思想自老子之后从战国到秦汉、魏晋、南北朝多数时候是被统治阶级奉为国教 ,尤其是大汉的“文景之治”以及汉武帝的“巫蛊之术 ”甚至都有道教的影子,只是两者的目的和作用不同而已 。一直到宋代的程朱理学同样是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还是由于两种学术思想内容的不同,出世与入世取向的区别。到了唐代 ,统治阶级逐步发现,儒家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更加适合国家统治和社会稳定,所以自唐朝以后,儒家思想逐步取代了道家在统治阶级内部的主导地位 ,成就了各朝各代统治者独尊儒术的治国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到今天 ,儒家思想的光芒同样为国人所尊重和推崇。
总之,儒道两家虽然思想内容 、传播途径及影响时代有所区别,但在几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上两者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老子、孔子作为华夏文明历史长河中两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将永远为世人所尊重和推崇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他们的思想却依然熠熠生辉!
2
老子是研究天道的宇宙飞船 ,飞行在道德的制高点,因而与博士生以上直到爱因斯坦丶牛顿丶霍金丶苏格拉底丶耶稣等人相会于宇宙深处。天下君王只能用之皮毛\"无为而治\",而对宇宙奥妙了解甚浅。
孔子是研究社会习俗的地铁 ,穿行在人间大道,因而与三教九流直到统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关系 。
白莲教丶青洪帮丶丐帮丶斧头帮可以用江湖义气结交于天下。统治阶级可以用三纲五常来约束天下。
因此,老子是高高在上,老子天下第一的道教大观 。
孔子是脚踩污泥而一尘不染的学园课堂。
当天下一贫如洗时 ,可以采用老子\"无为而治\",清心寡欲,虚无飘渺 ,逍遥自在。
当天下百业俱兴时,可以采用\"礼仪天下“,方圆规矩 ,有序发展,纪律严明 。
老道束之高阁,孔儒普及发展。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 ,宇宙飞船与地铁车辆,各逞英豪!
3
孔夫子在旧时代,统治文化高手?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都称孔圣人。
4
我个人认为孔子和老子两个人的文学成就同样高,对后来民族文化影响都很大,孔子时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被称为孔圣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理义与理智,泓杨儒家理义之道。而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老子是道家始祖传播道家文化 ,讲究虚心向别人学习不与人争 。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等等。如果要说谁的文学成就和影响最深驰名中外的,我觉得还是当属孔子。
5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伟人圣人 ,他们在中华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中老子和孔子就是他们中最好的代表,中华几千年的文化都与他们有关 。
他们都是大圣大贤 ,如果一定要从他们中比较谁的贡献更大,影响更大,要从以下几点来看。
一、地位老子 ,中国古代思想家 、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世界文化名人 ,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 。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孔子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 、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万世师表 。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
二、思想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 ,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 、不与人争的修持。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 ,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 ,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三、著作: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被世界许多国家认可传颂,可以与《圣经》比肩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 ,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由于孔子的思想更有利于古代政治阶级的利益,所有明面上看孔子的影响好像大 ,但老子的影响却是世代相传,用不磨灭的,已深种在中国人思想中 ,是真理的从在,其价值是远超孔子的。孔子也曾向老子问道,对老子的思想也称道不已。著名的文学奖鲁迅先生说过:“读懂了道教 ,你就读懂了中国 ”,以其独到的见解和锐利的目光,这样评价道教 ,可见道教在中国的影响之大,而老子被尊为道祖,道教的发展可以说是老子思想的传承 。可见老子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之大,是远远超过孔子的。
6
孔子与老子 ,一个是儒家说学的开山鼻祖,一个是执道家学派牛耳的创代宗师。两位都是了不起的大思家,两位大家的相遇是否有火星撞地球般的惨烈和激情四射?历史会给他们相逢的机会吗?
答案是肯定的 。
两位都是春秋时人 ,老子应该比孔子大二十岁左右,据传孔子曾四次问道(礼)于老子。当时儒家还未创立,孔子应该是执晚辈之礼见的老子。
孔子所留传的文学作品不多 ,大家所熟知的诗书礼易春秋所谓《六经》,估计孔子也是在前人的基础编撰而成。《论语》是其弟子们根据孔子的言行对话,收集整理的一部册子 ,算不算原创还有待争论 。
孔子最了不起的成就是他光辉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不说他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只凭他“有教无类”四字,就为后来无数社会底层民众受益良多。
他的修齐治平 ,仁政治天下,客观的说比老子那清静无为要实用的多 。直到今天,天下大同和小康社会这些名词都是孔子最先提出,可见其思想的前瞻性。
儒家一脉在后世程朱理学的改良后才被带歪 ,逐渐沦为统治阶层对付被压迫阶级的圭臬法宝。但总掩盖不了孔子的伟大 。后到王阳明的心学创世,格物致和之类直到今天还影响深远。
老子传世之作也不多,仅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其中以“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可道 ,非常道 ”广为人知。
老子十来岁入学时,就以好学深思出名。他问他老师,天是什么?老师答就是空空的啊(清清者也) 。又问那天外呢?老师又答是更空的天啊(清又清者)。那更清的天之外呢?老师说我也不知道啊 ,前人书上又没说。
孔子是了不起的大教育家,老子是最勤奋敢于思考的学生。总体来说,经世致用方面 ,孔子总的成就和后世影响力是大于老子的,从今日的道家势微便可见一斑 。
单以文学成就方面,老子应更胜一筹,一部《道德经》足以脾睨天下。孔子自己都说过:鸟 ,我知它会飞。鱼,我知它能游 。兽,我知它能走。但是龙行云布雨我就不知道了。老子就是那龙啊 。
7
问问群众 ,相信几乎都对孔子略知一二。
孔子学院不仅中国有,在国外也有一席之地。
言简意赅
传承千年!
8
1.天马行空,独往独来 。当下 ,没人愿意回答你的问题。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答案。
3.举个例吧!《三国演义》这本书,原著宣扬正统的 。历来曹操是红脸,但伟人说曹操是英雄 ,这个时代就吹熏风了。
3.庄周,民国以前是把他定性为主观唯心主义者。因为他反对正统,歌颂象盗跖那样人物。伟人说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
9
孔子和老子这两位至圣先贤在同一时代的横空出世 ,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他们的文学成就各有千秋,难分上下,没有哪一个最高。对后世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同样的巨大影响力 ,推动着历史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但是儒家作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体文化,孔子的思想比老子更接近社会现实,更符合民生百姓的安居乐业 ,休养生息。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尽管他生前述而不作,但是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孔子与弟子之间的提问与回答 ,再通过各个弟子所作的记录综合在一起,写出了一本儒家最经典的著作《论语》 。
巜论语》所记述孔子的儒家思想理论和语言,博大精深。既富有哲理 ,又有着很高的文学成就。孔子晚年修订的《诗》、《书》 、《礼》、《易》、《乐》、《春秋》,是当时以及后来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教材 。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大部分考题都出于四书五经之中。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是一种积极入世,兴家立业 ,兼济天下的胸怀大志 。这是为人处世,道德修养最高尚的境界。统治者的为政以德,得民心得天下 ,老百姓的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安居乐业 ,社会和谐有序地发展,最终达到社会大同,天下为公。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 ,道家学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一本只有五千字的巜道德经》,道出了世间万事万物的发展现律 。其核心思想: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清静无为 ,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
道家崇尚按自然规律办事,不随意破坏自然 ,而是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清静的自然环境之中,既要充分地发挥自己,又不把自己的目标定位太高 。这种看似无为 ,实际是无所不为,大有作为。统治者在发布国家的方针政策之后,实施轻徭薄赋 ,没有更多的干预和限制,老百姓才有着更大的创造。这种看似是无为而治,实际是更好地治理国家 。
孔子五次礼问于老子 ,得老子真传而进一步发扬光大。孔子与老子是中国历史文化上两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他们思想的光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 ,儒家与道家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10
你说谁的文学成就最高,你自己都把标题,把孔子排在了第一位了。你怎么不说 ,老子和孔子谁的文学成就高呢??
我们从小学到大学里面学习孔子的东西好像比较多吧!
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盗跖(zhí职),跖被古代统治阶级污蔑为“盗” ,后来袭称盗跖,春秋时人。庄屩(jué决),战国时人 。当时被压迫阶级的起义领袖。《荀子·不苟》称盗跖“名声若日月”。
同书《议兵》称楚国在垂沙一战(前301年)被齐 、韩、魏三国打败 ,将领唐蔑被杀,“庄屩起,楚分而为三四 ”。流誉 ,流传名誉 。陈王,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他进占陈县(今河南淮阳县),称王。挥黄钺(yuè越) ,挥动饰以黄金的大斧。
《史记·周本纪》曾说周武王用黄钺斩商纣 。这两句是用来概括中国几千年历史上被压迫人民的武装斗争。
出自毛泽东所写《贺新郎·读史》这首词从人类诞生一直写到社会主义,纵贯几百万年的历史,而着墨仅仅115个字 ,的确是气象恢宏,古今罕见。这首词最早发表在《红旗》1978年第9期 。
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 ,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屩流誉后 ,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白话译文
与猿拱手作别进化到了原始社会人类犹如呱呱坠地,再经过磨石为工具的石器时代人类进入了少儿时期 。炉中火焰翻滚,那是青铜时代 , 也经过了几千个春夏秋冬。纵观历史,也如人这一生多半忧愁少开怀。尽是征战杀伐弓箭疆场 。这大好河山哪一处没有战争没有流血。
一部历史读罢,我已满头白发 ,我自己的人生也走到了暮年。回顾起来不过是那些同样的事情一再发生,什么王侯将相功名利禄,有多少人为其白首执迷 。那些所谓的英雄人物难道是真风流?我看不尽然。盗跖、庄蹻 、陈胜、吴广这些敢于揭竿而起挑战统治者的权威的人 ,那才是真豪杰。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毛泽东十分喜爱阅读史书 。他曾通读《二十四史》,在逝世的前一年,他还曾两次阅读《晋书》。他不仅喜欢读正史 ,还喜欢读诸如“演义、笔记小说”等野史。他提倡读史的目的不是遵循守旧,不是颂古非今,而是从史中汲取教训 ,指导今天的斗争和建设 。
毛泽东的这首《贺新郎》就是他在这方面的实践。1963年,中国已基本上克服了经济上连续三年的困难,国家建设也出现了新的繁荣景象,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战胜暂时的困难后 ,显现出勃勃生机。此诗写于1964年春,首次公开发表于1978年9月9日的《人民日报》。
百度百科-贺新郎·读史
关于“*** 诗词与传统文化”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乐信号的签约作者“香寒”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 诗词与传统文化”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 诗词与传统文化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广为...
文章不错《--- 诗词与传统文化》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