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迷你风筝

网上有关“手工制作迷你风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手工制作迷你风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导语:追寻风筝的起源,可上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770-221BC)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 ,古人以鸟为形,以木为料,制成可在空中飞行的"木鸢"。据《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 ,三年而成,一日而败" 。另据《鸿书》记载:鲁班也曾制作过木鸢,曰:"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在中国古代 ,木鸢一直是战争时通讯和侦探的重要工具,并能带上火药用作战争进攻的武器。

手工制作迷你风筝

  先准备材料: 最基本的是竹蔑条,用美工刀刮削成很细的竹丝 。其他还需要蒙纸、棉线、蜡烛 、胶水。

  具体的操作步骤: 竹丝需要用烛火边烤边弯成我们需要的形状。因为很细 ,为防止烧断 ,我先把竹丝浸了水,还要注意经常移动受热位置,弯时轻缓用力以免折断 。

 这就是我们需要弯成的形状了。上面两根用于翅膀 ,下面一根是身体。

 三根基本骨架弯制成功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绑扎 。先用棉线把两根翅膀骨架绑在一起,两平面约呈100?角。

 翅膀骨架绑扎好以后 ,可以先跟身体部分放一起,比较一下比例是否合适。

 下一步再用棉线把翅膀和身体绑在一起 。

 为了形状更好看一些,再用烛火边烤边把尾巴向外展一些 。

 骨架绑扎工作完成。

 准备蒙纸 ,得用轻薄有韧性的纸,宣纸是很好选择。

 开始蒙纸,胶水只涂身体部分 ,原因后面再详述 。

 开始蒙纸,身体部分黏贴平整即可。

 用剪刀把蒙纸多余部分修剪掉,身体部分留一点边 ,翅膀部分则需要注意多留些 ,原因仍然后面再详述。

 翅膀部分就留成这个样子 。

 现在能看出翅膀部分先不涂胶水并且蒙纸需要多留些的原因了吧?是的,因为翅膀是立体结构,我们还得用点立体裁剪的方法。

 涂胶水粘翅膀。形成了这种立体结构 ,风筝才能兜住风上升 。

 多留出的那点边现在可以翻卷,裹住骨架。

 蒙纸工作完成,已能看出点大致样子了。还要用棉线扎上用于展示或放飞的斗线 。

 很重要的一步工作涂装。因为小 ,所以只需要用到彩色笔和油性笔。红、黄、绿 、黑四种颜色就够了 。

风筝为什么会飞的原理

 追寻风筝的起源,可上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 ,古人以鸟为形,以木为料,制成可在空中飞行的“木鸢 ” 。据《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 ,三年而成,一日而败”。另据《鸿书》记载:鲁班也曾制作过木鸢,曰:“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鲁班是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人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创始人 ,也是鲁国人(一说宋国人),由此推断,风筝鼻祖 ”木鸢”的发源地 ,应是齐鲁一带 。

木鸢产生于战争之中,用于战争之时,它随着我国丝织业和造纸的发明 ,不断演变 、发展。相传,公元前203-202年,在楚汉相争对峙的最后阶段 ,汉兵先包围楚营,汉将张良借大雾迷蒙之机,从南山之隐放起丝制的大风鸢 ,并让吹萧童子卧伏其上,吹奏楚歌,同时命汉军在四面唱起楚歌 ,使楚营官兵思乡心切 ,不战而散,楚王项羽也自刎于乌江边。

至今留下张良“吹散楚王八千子弟兵”的传说 。据《诚斋杂记》载:韩信准备谋反时“约陈稀从中起,乃作纸鸯放之 ,以量未央宫远近,欲穿地人宫中 ”。《独异志》载:梁武帝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侯景围台城 ,简文缚纸鸢,飞空告急,搬取救兵解围。

有些民俗学家认为 ,古人发明风筝主要是为了怀念世故的亲友,所以在清明节鬼门短暂开放时,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 ,传送给死去的亲友 。

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通讯上。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弦 ,风一吹 ,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 “风筝”的叫法。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最先放风筝 。早在信史之前 ,传说中国人已会放风筝。相传公元前四世纪,中国著名工匠鲁班(即公输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还有一个故事说一名将军包围了王宫 ,利用风筝测量宫墙与己方军队的距离 。风筝可用于送砖上屋或在风筝尾部系上鱼钩钓鱼 。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19世纪英国发明家克雷由风筝产生灵感而发明滑翔机。德克萨斯州演员科迪“上尉”,曾利用风筝拖动折叠式小艇 ,横渡英伦海峡;1901年再接再厉,乘坐双箱形风筝飞行,使英国陆军部大感兴趣 。不久 ,飞机取代了军用风筝,而科迪“上尉 ”也在1913年驾驶他的新双翼飞机时失事遇难。1970年,美国太空计划设计了各种“飞行翼” ,使风筝再次成为成年人的玩意儿 ,例如罗格乐乐折叠飞行翼,本是专为水星号太空船仓安全着陆而设计的,后来被降落伞取代了;但这种折叠翼 ,结果成为今日悬挂式滑翔机的机翼。风筝飞上天空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 。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 ”。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 ,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 。春秋战国时 ,东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 ,飞升天空... ”。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 ,飞一日而败”。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 ,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或“木鸢 ”)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约纪元前300年左右) ,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直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 ,称为“纸鸢” 。因此可以推断,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了 。

墨子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墨子?6?4鲁问篇>中说 ,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 ,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鸿书>上说:“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

最初风筝常被利用为军事工具 ,用于三角测量信号、天空风向测查和通讯的手段。就如春秋时期 ,鲁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公元前190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 ,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的地道的距离 。而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 ,上敷竹笛,迎风作向(一说张良用风筝系人吹箫)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 ,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 ”的故事。

在正史中也有关于风筝的记载,时间较五代更早 ,其一是南朝的〔侯景之乱〕,梁武帝被侯景围困,城墙被包围。曾放风筝向外求援 ,据南史卷八十“侯景传”中所述 ,在梁武帝萧衍大清三年(公元549年)时,侯景作乱,叛军将武帝围困于梁都建邺(即今南京) ,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作纸鸦,把皇帝诏令系在其中 ,当时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 ,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从此也衰微灭亡 。这是简文施放风筝向外求救不幸失败的故事。

相传在公元前五世纪时,希腊的阿尔克达斯就发明了风筝 ,可惜后来失传。直到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中国返回欧洲后,风筝才开始在西方传播开来 。

又从其它考据证实 ,约第十世纪传至韩国再至日本 ,十三 、四世纪才传至欧洲。

美国也有放风筝的故事,当时的人们以为雷电与闪光,是宗教上神的怒吼而生恐惧 ,富兰格林则利用风筝,证明了雷电与闪光是空中放电的现象,而发明了避雷针。

风筝飞上天的原理是伯努利定律 ,通过风筝下层的空气因为受到风筝面的阻挠,其流速降低,气压变高 ,上层的空气没有阻碍,故而流速较强,相对下层的气压稍低 ,于是风筝获得了一个扬力 。

风筝必须通过提线的牵引才能飞起来,至于断了线的风筝,它是飞不了多远的 。所以 ,风筝是在风力、牵引力和扬力 ,这三个力的共同作用下才得以保持在空中的平衡。风筝都需要有提线的牵引,“断线的风筝”在短暂的飘远之后必定会掉下来的。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的产物,至今已2000多年 。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 ,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 ,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风筝(kite)是由古代劳动人民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发明的物品 。风筝是由糨糊、纸刀 、竹篾 、纱纸条、马拉纸、线等物品制作的。

风筝于南北朝时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而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后于公元1600年传到欧洲。追寻风筝的起源,可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770-221BC)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 ,古人以鸟为形,以木为料,制成可在空中飞行的“木鸢 ” 。据《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 ,三年而成 ,一日而败。”另据《鸿书》记载:鲁班也曾制作过木鸢,曰:“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在中国古代,木鸢一直是战争时通讯和侦探的重要工具 ,并能带上火药用作战争进攻的武器 。

关于“手工制作迷你风筝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48)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抬眉见雪的头像
    抬眉见雪 2025年09月28日

    我是乐信号的签约作者“抬眉见雪”

  • 抬眉见雪
    抬眉见雪 2025年09月28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手工制作迷你风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手工制作迷你风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导语:追寻风筝的...

  • 抬眉见雪
    用户092811 2025年09月28日

    文章不错《手工制作迷你风筝》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乐信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