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 ,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4)价值辨析 。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
(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答案: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依从。即个体被动接受群体或他人道德规范的影响 ,道德认识或道德行为处于不稳定阶段,靠外在压力推动 。这一阶段具有两个特征,即从众性、服从性。二是认同。即个体受到遵从规范的人的吸引 ,感性上认同 。三是内化。即个体在理性上真正相信规范的要求是对的。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可以将态度或品德学习的条件概括如下:
(1)榜样人物及其行为后果 。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modeling ”是一个重要术语 ,可译为示范或模仿,有提供榜样和进行模仿之意。对个体来说,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可能影响他的行为,而其中榜样的影响是较大的。有较大影响力的榜样具有这几个特征:1)这些榜样的行为达到了要求并得到了奖励 ,而其他人也常常效仿他们的行为。2)这类榜样有权力、有能力奖励学习者,尤其是受过奖励或奖励过学习者的榜样,如家长 、教师、同伴 。3)这些榜样与学习者有类似之处(如性别、年龄等) ,即这些榜样可以反映学习者的自我概念和志向。班杜拉把被模仿的榜样人物和事件分成两类:一类是学习者直接接触的人与事,另一类是符号化的人与事。
(2)强化与惩罚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个体的行为主要是由外在的强化决定的。强化被定义为伴随于行为之后并有助于新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件 ,包括精神方面的表扬和物质方面的奖励。班杜拉发展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强化概念,提出三种强化形式:1)直接强化 。个体直接体验到自己行为后果而受到的强化。2)替代强化。观察到榜样人物的行为受到奖励或赞扬而间接受到的强化 。3)自我强化。个人自己控制强化事件的强化。
(3)个人的信念 。就态度和品德而言,最重要的内部条件不是原有知识 ,而是学生的信念。信念是人对自己和对外界的带有情绪色彩的主观认识。根据班杜拉的分析,人的信念有四个来源:1)亲身经历;2)替代经验;3)社会评价;4)逻辑推理。
关于“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乐信号的签约作者“钰琰”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