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关系怎么处理啊?

网上有关“婆媳关系怎么处理啊?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婆媳关系怎么处理啊?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婆媳关系处理有3种方法:说话技巧、应对技巧 、原则 。具体是

1 、说话技巧

无论你是高素质的婆婆,还是没文化、霸道、小心眼的婆婆,都离不开家常话。而家常话最容易沟通和交流 ,所以,和婆婆相处得哄着婆婆,得用最平常的家常话哄着。

老年人就是需要哄 ,需要在平常的生活细节中夸她,人都是这样的,总喜欢多听溢美之词 ,听了心里就会舒坦 、高兴 。我想,只要做儿媳妇的平常能有意识的做到对婆婆的关注和支持,婆媳关系也就好处多了。

2、应对技巧

媳妇应当适应婆婆 ,并从婆婆的出发点来看待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如此。老人有些做法肯定有不妥的地方,这时候媳妇不能放任不管 ,比如孩子的教育问题 。老人往往容易溺爱孩子 ,这时候要勇敢地坚持原则,努力改变老人的观念。

3、原则

孝敬婆婆是应该的,不要有抵触情绪 ,不要在婆婆面前和老公过分亲热虽然你觉得你们习惯了这种沟通方式,但是这就像在外人面前一样,过分亲热是对别人的一种不尊重。涉及婆家时 ,要照顾老公的情绪,尤其是钱的问题,有些钱千万不能省 。

比如公公生病了 ,既然是无法逃掉的责任,还不如拿钱时干脆点,由你来交给婆婆 ,这样既讨得婆婆欢喜,老公又满意,日后也能多为你考虑。但 ,连带孝敬什么七大姑八大姨那除非是你钱多得不得了。

婆媳关系是指在一家中婆婆和媳妇的关系 ,在相处中需要注意很多问题 。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很复杂。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受各种外来思潮的冲击,婆媳之间的矛盾也在随之而升级。

扩展资料:

如何预防

婆媳关系其实在婚前媳妇见家长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虽然社会里思想传统的婆婆还是不少,但是一开始就对媳妇意见很大的婆婆还比较少,因此要处理好婆媳关系最重要的是在恶化之前做好预防 。不管婆婆多么无理 ,也不要跟婆婆吵架不要在老公面前说婆婆的坏话 。

不要在外人面前说婆婆的坏话,如果和婆婆同住,不要因为生气动不动就跑回娘家 ,像爱老妈一样尊重婆婆,但不要以回报为基础。有时要学着在婆婆面前撒娇,在婆婆面前不要和老公亲热 ,在婆婆面前要时刻站在婆婆的一面。

百度百科-婆媳关系

有的老年人明知道自己死后钱就是儿女的,但为什么平时就是抱着不放?

如果你不想让你妈妈穿你的衣服,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1. 坦诚沟通:与你妈妈坦诚地交流你的感受和想法 ,告诉她你不太愿意她穿你的衣服 ,问问她的看法和想法 。

2. 建立边界:如果你觉得你的衣服被穿坏了或者你不喜欢被穿的感觉,可以跟你妈妈商量,让她尽量不要穿你的衣服 ,或者告诉你她会穿哪一些衣服。

3. 共享衣橱:如果你有一些不再穿或者不喜欢的衣服,可以跟你妈妈分享你的衣橱,把这些衣服给她穿。

4. 购买新衣服:如果你妈妈真的很想穿你的衣服 ,你可以考虑和她一起去购物,买一些适合她的衣服 。

总之,建立良好的沟通和理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与你的妈妈一起商量 ,寻找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让你妈妈感到尊重和关心,也可以让你感到舒适和满意。

每家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和赡养都不一样 ,如果孩子孝顺,早给晚给都一样……

如果是个冷血,自私的孩子 。老人把自己的钱和物 ,给的越早 ,老年生活就越难……

记得小时候听过一个过去没解放的故事:

一对老夫妻有一男一女两个娃,老人辛苦相继把女儿嫁出去,又把全部积蓄拿出来给儿子娶了媳妇 ,婚后老人连买米的钱都没有,儿媳妇狠心,啥也不管老人 ,两个老人还要给他们干活,晚上有时儿媳妇高兴就给他们一些米汤喝……两个老人过的很苦……

女儿回娘家看到情况,气的半死(长话短说) ,看到父母两人过的太苦了,就想出一个办法……

几天后女儿走了,两个老人很了解儿媳妇和儿子晚上几点起夜上厕所 ,有几天儿媳和儿子也发现两个老人总上集市买熟食吃,回来后还买这买那的藏在自己房子里,大半夜老两口在自己房间里窃窃私语 ,很纳闷 ,有一天晚上两人偷偷爬窗户一看,二老坐在火炕上,面前一个小木箱 ,老人一个个的把银元宝拿出来数……儿媳儿子看到银光闪闪的一大堆元宝,眼睛都直了……

第二天,儿媳做了好多好吃的送到二老屋子 ,二老直接拒绝,说不想吃太油腻的……儿媳心想,当然不想吃了 ,天天去集市买好吃的……

气的回屋找儿子商量后,直接找二老问情况,二老也不隐瞒 ,说这几百两银子是祖辈留下来的,准备儿子结婚后再给儿子做点生意,后来看到儿媳儿子对我们两个老人不孝顺 ,干脆从后院挖出来 ,在有生之年想吃啥就吃,使劲花也花不完……

儿媳儿子这一听,马上跪下说 ,把钱给他们,他们会对二老好的,二老直接拒绝 ,说不相信他俩,小两口磕头保证。

二老让小两口把姐姐还有村长找过来,都来后老人和村长说明 ,这箱元宝暂由村长保管,如果儿媳儿子在老人没死之前很好的照顾好二老,老人写了亲笔信 ,等死后,由村长拿出来,给儿子七十锭 ,女儿二十锭……村长当即答应 ,女儿说自己的那一份,如果弟弟做的好,也宁愿都给弟弟……

结果大家都能猜到……

老人从当天起 ,过起了太上皇的生活,死后,村长把箱子给了小两口 ,小两口拿到手后,看到元宝,感觉不对 ,仔细一看,都是很逼真的锡的元宝(具体是姐姐把自己家里的锡锅,锡碗 ,锡蜡台等融化后做成元宝)

又看了亲笔信,只有一句话:真心抚养老人,你会得到快乐 ,更会得到身边人的尊重 ,给自己的下一代做个好榜样,如果只是为了我的这些元宝,拿去吧 ,留着你们俩老了,也可以呼弄你自己的孩子……

所以老人手里的财和物,不要倾囊 ,或许安度晚年全靠它们啦

说个故事给大家听听,我的姨父姨妈有三儿一女,儿女大了 ,出嫁的出嫁,三个儿子都娶了媳妇,老两口只好跟儿子分开过日子 ,以后,姨父跟人合伙开了榨油坊,每年都有几万元的分红 ,姨父便把这些钱分给三个儿子 ,姨妈反对也没有用,几年之后,问题来了 ,三个儿子便疑心重重,谁往老爹老娘那里跑得勤快些,另两个便眼冒妒火 ,言下之意,便是谁多拿了钱。

尽管老两口没有这种心,但在他们心里就是这样认为 ,就此埋下怨恨 。五年之后姨父生病,需要住院治疗,三个儿子你摧我缩 ,都不肯往外掏钱,以后,在我小姨妈的调解下 ,才送往最差的医院治疗 ,在我姨父住院期间,三个儿子如狼似虎前往油坊,查账分摊 ,一共还余九万多元,被他们分得干干净净,没有给我姨父姨妈留一分钱。

从以上事实不难看出 ,斗米养出仇人,此言不虚,这个世界上最没底线的乃人心 ,再亲的血缘关糸也在钱的欲望之中毁灭贻尽。往后的日子,姨父姨妈的日子就更悲惨,三个儿子一轮十天 ,无论刮风下雨,到期就得挪窝,不得延误 。当初如果一文不给 ,或者少给 ,给自己的晚年生活留下足够的保障,这种境况或许要好很多 。

年纪大的人,都得给自己留条后路 ,尽管你爱你的儿女,爱也得有个限度,你爱他们你知道他们爱你们吗?多数是钱没了 ,那份浅薄的爱也淡了。留份给自己的爱,牵着那份盼望的心,也是一种智慧。

我们身边可能会有这样一种现象 ,就是身边许多老年人,晚年生活是非常富足的,手里也有很多钱 ,但是呢,总有一些老年人,他们的钱从来不愿意分给他们的儿女们 ,尽管他们心里也清楚 ,等到他们百年之后,遗产还是会分给自己的儿女,即使这样 ,他们仍然希望在生前的时候,自己的钱还是自己拿着 。

身边就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闺蜜的大伯 ,年近六十,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也挺有钱的 ,但是呢,大伯早年的时候,生活确实比较艰难 ,当兵也吃了不少苦,后来一步一步拼搏到现在这个比较好的生活。他可能就是我们说的抱着钱不放的典型了,他不仅不把钱分给自己的儿女 ,儿女平时挣的钱还要上交一部分给他 ,当然他的儿女也没有抱怨过什么。那么我们就纳闷,这位大伯这么有钱,年纪也不小了 ,为什么不愿意把钱分给他的儿女们呢?说句不好听的,在他死了之后,这些钱仍然是他的儿女们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现象到底是为什么。

其实究其原因呢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老一辈的人可能是吃苦吃多了,所以他们也知道自己挣了一辈子的钱实在是来之不易,所以他们觉得只有自己紧紧攥着这些钱 ,他们心里才踏实。如果生前全大方的都给儿女了,可能还担心儿女不知道珍惜,大手大脚的把钱就挥霍掉了 ,实在是太浪费他们的血汗钱 。

那么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现在 社会 上儿女不赡养老人的事例也多的是,所以老年人也担心 ,万一自己手里没钱 ,生个病或者是需要办个什么物件,还得麻烦儿女,孝顺儿女还好 ,可能二话不说就帮父母办了,但是也有一些不孝顺的,可能还会推推拖拖的不给办 ,这样一来,老父母们肯定会心里不舒服。还不如自己手里拿着钱,想干什么也不会说考虑这个顾虑那个了 ,也不用担心自己不被赡养什么的,活得也自在点。

总的来说呢,老年人有他们自己得想法 ,或许他们把钱看的太重了,或许他们担心的也比较多,但是我们做儿女得 ,应该去尊重他们 ,毕竟这些钱是他们自己辛苦得来的,而且到最后这些钱也是会留给我们做儿女得,所以在父母生前 ,不要总是计较这些事情,希望我们的父母过得 健康 开心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了 。

真搞不懂这样的老人是怎么想的?我家婆婆就是这样的人。就是每月领钱存钱,再领钱存钱 ,除了每年正月初一给4个孙孙每人100元,她平时剪头发用钱以外,不会再开支一分钱 ,常年四季穿的衣服,鞋子,袜子都是我们妯娌两个主动给买 ,包括每日的早点钱也都是我们给她的,偶尔让她顺便买包盐钱我们都得给她,过年给她拜年红包 ,过生日我们给她花钱庆生 ,她只有两个儿子,没有女儿,我们两家距离很近 ,兄弟妯娌关系也不错,就由着她这样周而复始的领钱存钱吧!她是有文化的老人,我们搞不懂她 ,钱存着对她来说只是数字,由着她吧!

我曾经见过这样的一个年轻人,父亲有退休金舍不得花。儿子房子分上后 ,甜言蜜语的,跟父亲说我买房子了,父亲娶了一个二房 ,都舍不得把那个钱给二房,就一心一意偷着给了儿子,媳妇 。那媳妇嘴跟抹了蜜似的 ,那段时间天天围着老头转 ,几乎能把老头转晕:爸爸长爸爸短的 。后来老爷子的房子下来了以后,打电话说儿子媳妇,你们今年应该账也还的差不多了 ,多少给我出点儿,我好要这房子。知道吗?电话一开始还能打通,最后打不通了。结果老头房子没要成 ,只好要了个廉租房 。这就是为什么说,老人这钱迟早是儿女的,可就是为什么不放?那么放了以后 ,谁来给他养老?钱没到手,那时候是爸爸妈妈。钱一到手,你谁呀?以前在我们西北有一句话特有名:父母

的心在儿女上 ,儿女的心在石头上。为什么会在石头上呢?有一个传说,就是那时候的钱不是铜板 、银子吗 。尤其银子,疙疙瘩瘩的看着就像个石头。那个故事是说 ,曾经有一个老妇人 ,年轻时守了寡,辛辛苦苦的把独生儿子拉扯大了,可是娶来的媳妇 ,就是不孝顺她。后来有好心人给出主意,让老人枕头里面塞一些小石头,放到头底下枕上 。您还别说 ,那个特别奸猾的媳妇一看婆婆头底下枕的枕头是鼓鼓囊囊的,就猜想是不是老太太攒的是钱呀?哎,打那以后 ,那媳妇对待老婆婆可好了。直到把老人养老送终后,打开一看,里面是什么大家都知道了。所以 ,天下的儿女们从来没有几人说,先把心思放在伺候父母上,总是把钱放在第1位 ,你说哪个老人愿意在生前身体好的时候 ,就把钱先给孩子?那么给孩子了,如果现今的老人得了一场大病,没准这俩钱儿还不够住几天医院的 ,那那时候让孩子们往回吐这个钱,哪个孩子能吐得了?老人自己有钱了,还能自己交住院看病的钱 ,若直接管儿女们要,儿女们没得到好处,有几个给呀?说白了就当押宝 ,也要押到临终前 。

所以不管怎么说,不要上嘴唇对着下嘴唇一碰说,父母的钱迟早是我们的 ,为什么不放在生前给?那么请问:父母把我们拉扯大了,难道是欠我们的吗?我们这么死乞白赖、理直气壮的要求父母,那么我们又给父母做了些什么呢?

以上所述 ,我不是在夸自己有多孝顺 ,而是上文中说的都是事实,也是好多人的共识。我认为父母的钱,他觉得挺宽余了 ,给了哪个条件困难的儿女,那是他的自愿。不给我们,也不可以有理由的去要 。因为有时候父母还要看儿女的孝顺程度上 ,来对他的遗产做分配 。所以你想继承他的遗产,你就要对他孝顺有佳。别等着老人躺到了医院里,无人管!别等着老人躺到了棺材里 ,儿女们为争遗产,把老人的尸体置之不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故事,演了一个又一个。有人说不能道德绑架 ,那么父母与道德不绑,那你给我怎么说?有人会说:伦理,孝道 ,亲情 。那么 ,这些不属于道德范畴吗?

此文中不包括孝顺的儿女们。

我也老了,我也没有钱,但是我想说人老了为什么抱着钱 ,第一把钱都给了子女,就是增送了,你用钱的时候能要回来吗?第二你想指配一下用钱 ,你还说了算吗?第三你手里没有钱谁还认你。我认识一个老人他退休了,工资八千多,老伴比他小几岁 ,家里经济全老伴把我,孩子去了都围着老伴转,没人管老头 。想去哪里吃点啥老伴说了算。也不抽烟也不打牌 ,更不让喝酒,说对身体不好,岀门就带一个老年卡 ,每天陪老伴买菜晒太阳。

我大概能理解 ,我婆婆就死扣着钱,只有跟我们要没有拿出来的时候,其实我们两口子都有工作 ,收入还不错,从来没想过要老人的钱,之前是不知道为啥这么抠只进不出 ,毕竟都是独生子女,后来她说漏了才知道哦原来她的钱财必须从她手里交到她孙子手里,不能经我们两口子 ,否则很可能便宜我这个儿媳了,这样钱才能一直是他们家的 。唉算了想开点,我老公也说了我的钱不也以后给儿子的吗 ,没啥问题啊,他妈做的没错啊,想想也对 ,就是感觉梗的很让人心里不舒服 ,媳妇始终是外来人。

说老人舍不得花钱这是真的。我的父亲和我母亲也是这样的的 。他们俩个人自己从来没有出去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都是买回家来做给我们这些孩子们吃,有的时候有好吃的了 ,舍不得吃,说:星期天你大姐二姐三姐她们来再吃。说到这里,我哽咽了!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我的父亲母亲就是这样子的。平常我们一起吃饭也是家常便饭 ,往往是周末姐姐们都来的时候,爸爸去菜市场买菜,买海参 ,海鲜,买排骨,鸡肉什么的……一买就是一大堆 。回家以后想着法的烹炸炖煮给我们姊妹几个吃 ,大葱炒海参,糖醋大虾,香菇炖鸡 ,辣子鸡块……遇到过节了 ,也是早早的就准备好了菜谱 。我爸爸是个离休老干部,单位为了活跃老干部生活,每年可以到老干部大学学习一项爱好技能 ,我爸先后报名参加了摄影学习班,烹饪学习班,书法学习班等 ,有的时候我们家的邻居,爸爸和我的同事,同学 ,朋友来我家玩,我爸必须要留下吃饭,溜肝尖这个菜就是我们家邻居小万最喜欢吃的。现在回忆起来小万还是回味无穷!我爸一辈子不吸烟不喝酒 ,可是来的朋友大多会喝酒,老爸也是一酒盅陪到底……。我的母亲一辈子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更是舍不得花钱 。我妈家务活第一 ,无论是蒸馒头 ,擀面条,包水饺,那是一个好手 ,包水饺作揖子,擀皮,包饺子 ,都是我家第一,三个姐姐赶不上我妈一个人,我妈包的饺子个个带折的 ,好似金元宝的靓丽样子。老年的父母每到周末都要和姐姐们一起包好多饺子冷冻起来,想吃就吃。我爸我妈年老体弱多病已经去世多年,想想老爸老妈在世时的景象……历历在目 。愿在天堂的爸爸妈妈 健康 快乐!您的子女们 ,孙子,孙子媳妇,外甥们外甥媳妇们一切 健康 快乐安好!爸爸妈妈我们姊妹继承了我们家的优良传统美德 ,团结互爱 ,互帮互助和谐相处,子孙满堂!家族兴旺发达!

一,我说个悲催的故事:我大姑家四子女 ,姑父退休后去世了;姑父姑姑在金华有房子,子女大学毕业在异地有房有车;大姑身体不好,子女家都不肯接她养老 ,令她住到了敬老院;后期她把房子卖掉了,她儿女要她提前分配财产,但我其他姑姑叔叔说这都是不孝子孙 ,千万别动,等病重缺钱要用,也得考验他们的德行 ,真升天了再给儿女;今年,她病危后,两个女儿轮换看护 ,至到去世后才分财产。

二 ,我从高中利用假期就去打工给贴补家用了,工作后还养活老妈,她生病多次 ,还为她出钱又出力,直到她去世;

三,我脑子里概念 ,从来都是子女长大养老人,所以,男友给的见面礼 ,我为他凑够整数以他名义买了理财,他爸爸妈妈退休金加起来上万,有一次塞给我两万 ,我讲:用老人钱折福,我不敢用,我只可以给你们 ,真的 ,给拒绝了。

家教差别怎么如此之大?我觉得都怪上一批老人,把子女惯养成了“祖宗 ”,你们应该自省 。

因为他们穷过。真正地穷过。

那种穷到吃了上顿愁下顿 ,那种饥饿感、缺失感 、不安全感,已经融入他们的血液、深入他们骨髓 。不管现在条件如何,他们始终都那么“抠搜”。因为他们恐惧着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关于这个话题,我曾经跟我的领导讨论过 。因为我们两个的母亲 ,都是属于这样的超级节约的人 。

我的母亲,代表着农村老人。

她九岁丧母,十八岁嫁给我父亲 ,连婚床都是借的。

爷爷奶奶五个儿子,我父亲最小,给了十八斤稻谷 ,上面的兄长就把他们分家出去了 。

有一年过年 ,生产队分糖,给我爷爷奶奶父母亲,四个人 ,才三块水果糖!我父亲气得差点把糖扔了!

每年三四月,青黄不接,母亲都要挑着萝兜 ,到处问人借谷子。秋收下来分了稻谷,差不多又还出去一半了。

一年之中,只有过年才吃得到一点点肉 。母亲还要腾给老人吃、小孩吃。只有老人小孩才能吃纯白饭 ,母亲还得吃包谷饭萝卜饭,直到包产到户那一年,我家才敞开吃饱白米饭了 ,也才第一年杀了一根过年猪,狠狠地吃了一次肉!

这样的苦日子过下来,让母亲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

母亲嫁给继父进城后 ,有很长一段时间 ,继父领着一点微薄的退休金,还帮单位看着大门挣第二份收入 。母亲帮人带一个小孩挣第三份收入。然后还给单位仓库装车挣搬运费,挣第四份收入。五十斤一袋的化肥农药 ,两毛钱三毛钱的搬运费,他们都不能忍受不去挣这个钱 。还要捡废旧东西化肥口袋什么的卖,当第五份收入!

这样辛苦地挣钱 ,母亲连五毛钱一个的娃娃头雪糕都舍不得吃一个!十几年不知道娃娃头是什么味道!

就是在这样的勤劳 、节俭下,我们成为这个城市第一批买商品房的农村出身的闯入者!虽然是因为没有房子、必须要有住处,但也好歹让我们躲过了房子价格飞涨的那个时期。

我领导的母亲 ,省城的,代表了城市老人。

领导的父母亲都是企业工人 。本来两个人工作三个人生活,应该是很宽裕的 。

先是她母亲下岗了 ,变成了她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养一家人。后来她父亲又从城里调到郊县上班,就为了多要一点补助。

她母亲在青年路做生意卖衣服 。理论上说收入该可以,但我领导说 ,朝不保夕啊 ,那种不确定性,让她母亲总是很惶恐,就怕家人生病 ,就怕学校喊缴费。

就算有收入,但依然总是舍不得花钱。买点什么吃的,总是买便宜的量大的 。结果导致领导现在最喜欢吃 ,总是使劲吃小时候想吃而不能的那些 美食 。

甚至,她母亲为了早点把她供出来,早点工作挣钱 ,居然让她只读个职高,17岁就参加工作了!要知道,我领导读的初中 ,可是著名省重点高中啊!

她母亲不光是舍不得花钱,还要拼命存钱。各种攒钱,存钱 ,买房 。比如 ,为了攒个大额存单多得一点点利息,她甚至会问我领导借钱来凑单,说是舍不得动自己的没到期的定期存单。也就是说 ,她舍不得牺牲自己的一点利息,却舍得牺牲女儿的一点利息,就抠搜到这个地步!

甚至 ,她到领导家过年过节,走的时候,除了会薅很多东西带走 ,有一次,甚至把我领导的擦脸的霜霜,都挖了半瓶走了!

她穷么?不穷。每个月三千多养老金 ,手头至少三两百万的存款,省城至少三套房收租金 。

可是,她骨子里始终是个穷人 ,永无餍足的穷人。

所以 ,我们俩讨论的结果是,这不是她们的错,这是时代给她们的烙印。

我们能做的 ,就是尽量带她们去吃喝,因为她们明明就是喜欢好吃的好喝的,但就是舍不得花自己的钱 。

尽量告诉她们 ,我们的经济条件还可以,不用为未来担忧 。

我甚至买了一份高额保险,确保母亲在我意外挂掉以后 ,作为受益人,享受百分之三十的赔付,不至于老无所养。

可就算这样 ,每当要花钱,花母亲认为不必要的钱的时候,

我母亲的口头禅依然是:

当真要把钱撵出去耍唛?

关于“婆媳关系怎么处理啊? ”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书生思烟的头像
    书生思烟 2025年09月07日

    我是乐信号的签约作者“书生思烟”

  • 书生思烟
    书生思烟 2025年09月0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婆媳关系怎么处理啊?”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婆媳关系怎么处理啊?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婆媳关系处...

  • 书生思烟
    用户090709 2025年09月07日

    文章不错《婆媳关系怎么处理啊?》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乐信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