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桂林恭城有这样的历史”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桂林恭城有这样的历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恭城位于桂林东南,距桂林108公里 ,两地间是中国旅游名县阳朔。
由于恭城所具有的特色影响,不少旅游者并不满足于桂林——阳朔旅游,而是更愿意抽身到恭城去体验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
在他们看来 ,桂林——阳朔一线如果是旅游的珠宝,恭城则更像传家的挂坠。
恭城有近1400年的建城史,也可算作一座古城了 。
岁月更替 ,经年累积,加上瑶族同胞对传统文化的珍惜和保护,这里形成了“文 ”、“武”双全 ,“商” 、“情”并茂的的文化格局。
恭城最著名的景点当属文庙。
文庙也称孔庙,顾名思义,是纪念圣人孔子的庙宇 。
文庙位处县城印山一侧 ,占地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称“南方小曲阜 ” ,由状元门、棂星门、状元桥、大成门 、大成殿、崇圣祠、礼门 、义路、乡贤祠、忠孝祠 、杏台、昭文楼、尊经阁等一系列建筑构成一个完整的庙宇体系,是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现存规模最大 、保存最为完好的孔庙。
文庙建成于1410年,与北京故宫、天安门属同代建筑。
文庙背靠印山 ,整座文庙依山顺势,分六级层叠而建,设计布局严谨 ,造型气势飞扬,博大精深,充分体现了易经的阴阳学说 ,使人顿生肃穆之感 。
庙内香火不绝,文物丰富,其中不少堪称国宝。
《万世师表》是康熙所题 ,“棂星门”三字匾为乾隆所题,“生民未有”四字匾为雍正所题,“斯文在兹 ”四字匾为光绪所题;崇圣祠内的《圣迹之图》彩绘共36幅,是我国现存最早、具有完整人物故事的连环画。
东西厢房内供奉着用上等木料雕刻了孔子语录以指南车 、司母毋鼎、地动仪、四书五经、兵器等古代经典和名器 ,体现了古人读诗书 、知礼仪、明天下的精神追求 。
泮水上的状元桥更是被当地居民视为吉祥之兆:传说只要学子们步过状元桥,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事实也证明这个传说是经得起考验的:这里从北宋开始兴办官学。
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这里的瑶胞就开始兴办社学 ,注重对子女的教育 。
到1994年,恭城创造了全县村村都出大学生的奇迹。
同样是1994年,清华大学有人文教授作过统计:清华大学建校84年间 ,考上该校的10名瑶族学生中,有7名来自恭城。
其中,来自恭城的杨柳 ,不到15岁考入清华就读,21岁成为清华大学的博士生,是中国最年轻的瑶族博士。
另一件趣事是:民国著名教育家马君武先生就出生在孔庙旁的马宅 。
马君武的好学 ,不能说没有受到儿时环境的熏陶和影响。
种种巧合重叠起来,更是给恭城文庙平添了几分神秘,怪不得恭城文庙是如此远近闻名呢!
除了文庙,恭城的武庙也是保存完好的一座古代庙宇。
武庙是为纪念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所建 ,是中华民族崇尚忠义之所 。
恭城武庙庙址也在县城印山,与文庙一山两脊,呈相邻相依之势。
文武两庙 ,相距不过百步,文武相得宜彰,仅是它们的布阵就值得游人一访了。
武庙已有400年历史 ,是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模比文庙稍小,这是符合中国传统规制的 。
毕竟 ,关羽身体力行的忠义节烈是由孔子所倡导的。
文圣人是理论家,武圣人是实践者。
印山两侧的文庙与武庙,一文一武 ,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相互辉映,成就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典范 。
恭城武庙的主要建筑正殿为重檐歇山式,檐角上翘 ,轻扬飞动,饰以人鸟花草、龙凤祥云,具有浓郁的传统风格。
武庙内的建筑有戏台 、正殿、协天宫、后殿 、东西厢配殿等。
东西厢配殿内用雕塑的手法展示了关羽的人生传奇 ,如桃园三结义、斩华雄、捉放曹等 。
戏台的台基内用巨大的铁锅扣置,以达到共鸣的效果,这在古代是最可行的音响设计了。
恭城的县城内还有一处有名的祠堂叫周渭祠。
周渭祠位于县城东门 ,是纪念北宋名臣 、监察御史、恭城籍人士周渭的祠庙,占地1600平方米,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渭一生清廉奉公 ,颇有政声,死后被朝庭敕封“忠祜惠烈王” 。
他生前曾奏请朝庭税赋,开发民智 ,兴办乡学,家乡百姓感念其恩,捐资为其修庙塑像。
有诗联赞曰:“百代相传周御史,千秋怀念古乡贤。
”周渭祠原有戏台、门楼 、大殿堂、后殿、东西厢房等建筑 ,现部分已毁,但现存的门楼为其全部建筑的精华所在 。
门楼为全木结构,由3000多块木料构成 ,用料讲究,工艺严谨。
它的造型采用重檐歇山顶,精心运用了五层斗拱逐层外挑 ,危崖收腹,悬念叠生,险象万千 ,造型顺畅,脊饰华美,窗棂精致。
有气流自然穿过 ,可发出轰鸣之声,令燕雀不敢在此安家,使门楼免遭虫鸟侵害,实为构思独特之处 。
周渭祠中最值得一看的是在后殿展示的一幅长500余米 ,绘制于清朝乾隆年间的《梅山图》。
该图有各种人物1000余,生动地再现了千年前瑶民先人耕织渔猎等生产、生活情景及祭祀场景,被称为“国家一绝 ”。
恭城自古是商贾云集之地 。
来自他乡的商人 ,常成立商会,以壮大自己的力量。
恭城的湖南会馆就由三湘同乡会于清朝同治年间集资兴建而成。
至今保存完好的湖南会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恭城在古代商贾如云 、货畅其流的场面 。
走进会馆,可以很好地体会古代商人们品茗听戏间讨价还价、追债讨债的场面情景 ,甚至可以开启你的商业天才也不一定。
恭城之地,民风纯朴,注重卫生 ,绵延千年,至今不变。
这里是全国农业生态示范县。
走进恭城,村村有果园 ,家家建沼气 。
数十里果园连成一片,柑桔、柚子 、柿子、桃子等应有尽有,却从来见不到一个看守果园的了望棚。
原来,这里的瑶民认为:如果你渴了饿了 ,走进果园摘两个水果吃实在不算一桩事情,犯不着搭个棚子,派个人 ,日夜守护。
至于防范偷盗水果者,瑶民们连想都没有想过,因为此地没有偷盗为生者 。
因为没有了望棚档风景 ,恭城果园历来是摄影家喜爱创作的园地,尤其是大岭山的千亩桃园,当桃花挂枝时 ,连同那里的小河炊烟,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无比的画卷。
如果你到恭城的村子里去旅行,甚至连牛羊粪便都见不到。
不论村舍村道 ,举目望去,到处都是干干净净、清洁如家 。
不少游客报着怀疑的态度来,带着信服的心情走。
当村民在农田里耕作时,你可以悄悄到村里去 ,随便找一户人家的厨房,从窗户探头看进去,你绝对不会相信见到的是庄户人家的厨房:沼气灶 、沼气灯、铺着瓷砖的灶台、一尘不染的餐桌。
到恭城去行走农村风情游路线 ,最好到社山去,因为这里的小桥流水 、鸡鸣人家更为典型,更入画面 ,更具有陶潜笔下“友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农村风情画情调 。
瑶族同胞喜歌善舞,热情好客。
恭城瑶家的“傩舞”、“竹竿舞 ”、“油茶歌”是瑶族文化中最有特色的节目。
到瑶寨去做客 ,坐在瑶胞中间,喝一碗浓浓的瑶家油茶,再听瑶胞为你唱一曲声情并茂的“油茶歌” ,那肯定是一种非身历其境无法切身体会的精神享受 。
恭城的地方小吃还有排散 、艾叶粑、萝卜粑、芋头糕、板栗粽等,足够你一饱口福。
这里的地方特产有远销海外的恭城月柿。
如果你在农历十月十六来到恭城,可以和瑶胞们一起尽情享受瑶胞载歌载舞 、欢庆丰收、庆祝盘王节的欢乐。
关于“桂林恭城有这样的历史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乐信号的签约作者“安珊”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桂林恭城有这样的历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桂林恭城有这样的历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恭城位...
文章不错《桂林恭城有这样的历史》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