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

网上有关“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按形态变化及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超急性排斥反应 、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三类 。兹以肾移植中各类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为例加以说明。类似的变化亦可见于其他组织器官的移植。

(1)超急性排斥反应:一般于移植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 。本型反应的发生与受者血循环中已有供体特异性HLA抗体存在,或受者、供者ABO血型不符有关 。本质上属Ⅲ型**反应 ,以广泛分布的急性小动脉炎、血栓形成和因而引起的组织缺血性坏死为特征。

(2)急性排斥反应:比较常见 ,在未经治疗者此反应可发生在移植后数天内;而经免疫抑制治疗者,可在数月或数年后突然发生。此种排斥反应可以细胞免疫为主,主要表现为间质内单个核细胞浸润 ,也可以体液免疫为主,以血管炎为特征 。

(3)慢性排斥反应:常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的移植器官损害,其突出病变是血管内膜纤维化 ,引起管腔严重狭窄,从而导致肾缺血,其形态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萎缩 、纤维化 、玻璃样变 ,肾小管萎缩,间质除纤维化外尚有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2.骨髓移植排斥反应

骨髓移植可纠正受者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不可逆的严重疾病,目前已应用于造血系统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缺陷病和某些非造血系统肿瘤等疾病。骨髓移植所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是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移植排斥反应 。GVHD可发生于具有免疫活性细胞或其前体细胞的骨髓 ,植入由于原发性疾病或因采用药物、放射线照射而导致免疫功能缺陷的受者体内。GVHD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急性GVHD—般在移植后3个月内发生 。肝小胆管破坏可导致黄疸;肠道黏膜坏死 、溃疡形成可导致血性腹泻;皮肤损害主要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性斑丘疹。慢性GVHD是急性GVHD的延续或移植后3个月自然发生,其皮肤病变类似于系统性硬化。

当移植了他人的肾脏,这种“非己”的器官存在于受者体内,于是受到体内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免疫活性细胞的“攻击” 。这就是医学上所称的排斥反应。排斥反应大致可分为四种:超急性排斥反应、加速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及慢性排异反应。 急性排斥反应是临床上最多见的一种排斥反应 。发生于肾移植后第6天至术后3-6个月内 ,特别好发于移植后3个月内 ,以第5周发生率最高 。据统计,肾移植后3个月内有30%的病员至少发生一次急性排斥。这段时间病员要按时随访 、复查。抗排斥药,尤其是环抱素不得轻易改动 ,绝对听从医生指导 。主要表现为:发热、尿少、血压升高 、血肌酐上升。

对于急性排斥反应有时与突然变换抗排斥药有关。如环抱素+强的松+硫唑嘌呤,未重叠使用,有时则是与迅速减药有关 。另外,不可忽视的是感染也可诱发急性排斥。对付“急排 ”的方法: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及专门特异性地针对排斥有关的T细胞的单克隆抗体。 慢性排斥反应是指排斥反应发生在手术6个月以后 。“慢排 ”的发生一般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白细胞血型配合不理想、肾移植后早期发生多次的急性排斥、环抱素剂量长期不足 、高脂血症等。主要表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以及多尿和低比重尿,甚至无尿。对于慢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措施有:①调整免疫制剂 、短程激素冲击;②抗凝 ,抗血小板聚集;②扩张肾血管 。其中调整抗排斥药物包括:环抱素、FK506、强的松 、霉盼酸酯、硫唑嘌呤、环磷酰胺 、百令胶囊、雷公藤制剂等。当然,同样的药在不同的病员身上会出现不同的效果,这就要因人而异了 ,最终还是要听取医生的建议。

总之,病员术后出现排斥反应,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不可耽误治疗时间 。一定要尊重科学 ,定期复查,才能确保移植肾功能的持久、正常 。

关于“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21)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寻薇公子的头像
    寻薇公子 2025年10月26日

    我是乐信号的签约作者“寻薇公子”

  • 寻薇公子
    寻薇公子 2025年10月26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实...

  • 寻薇公子
    用户102601 2025年10月26日

    文章不错《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乐信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