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教育哪里出了错?

网上有关“中国式教育哪里出了错?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中国式教育哪里出了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什么是“巨婴”?

巨婴特点包括:

自我意识狭窄 ,无法预知自己的言行对他人可能造成什么影响;

人身依附 ,使自己成为他人或机构的一部分,丧失或出卖个人良知底线;

在人际和社会层面,为了操控而操控 ,无法施与爱或享受爱。

“巨婴”的记忆中保留着做婴儿的甜蜜:一哭一闹,就有妈妈温柔的怀抱,他们企图在成年后继续享有这份甜蜜:如果我有权 ,就命令你们听我的;如果没有,就攒道德资本,通过让你们内疚的方式 ,要你们听我的;如果还做不到,那就死给你们看,用自杀的终极方式 ,让你们“听 ”我的。

如今在生活中,成年人越来越孩子气的现象屡见不鲜,“妈宝男 ”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群体 。

妈宝男 ,顾名思义 ,就是什么都听妈妈的,接受妈妈过度的照顾,让妈妈为自己决定几乎所有的事 。

“巨婴”是如何养成的

有观众发现 ,相亲节目里的妈妈们无意中的用词,充满着浓浓的溺爱。“大连男嘉宾的妈说:我儿子太小了,他还特淘。我瞬间被‘特淘’这个词打败了 ,还淘着呢,怎么就出来找媳妇了?”孟达在网上发表如此观感 。

类似的评论还有不少。问题,还得从根源找起。

“巨婴 ”是因为成年人的心理固定在了婴儿期 。在中国式育儿过程中 ,孩子的需求似乎一直被过度满足,比如长辈对孩子百般溺爱。但这只是表象,被满足的是物质 ,未被满足的是情感。

共生与全能自恋没有被满足的孩子,一直都在寻找满足,从而与周围的人形成病态共生:我要和你在一起 ,你要听我的 。

那么 ,一个婴儿究竟如何从心理上渐渐长大的?小时候,孩子在妈妈不断的回应中感受到了安全,慢慢意识到 ,原来妈妈是独立于自己之外的另一个宇宙,他的世界中心才会从一个变成两个,而后可以轻松地变成三个 、四个 ,乃至更多。

尤其重要的是,在孩子3岁以后,父亲更积极地进入到母子关系中 ,孩子因此认识到没有什么独属于他,一切都要分享,而最重要的是认识到他自身是独立的。

是父亲 ,将孩子带入到一个宽广有力的世界 。但在中国式家庭中,父亲常常缺席。这甚至在影视歌曲中都有反映,“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再爱我一次”、“小蝌蚪找妈妈 ”等作品广为流传 ,但谈到父亲 ,似乎只有朱自清的《背影》深入人心。

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培养出“巨婴”的父母,本身就可能是“巨婴” ,他们不能独自生活,必须和孩子共生,而且要求孩子一切都得听自己的 。

关于“中国式教育哪里出了错? ”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4)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书柳的头像
    书柳 2025年08月04日

    我是乐信号的签约作者“书柳”

  • 书柳
    书柳 2025年08月04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中国式教育哪里出了错?”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式教育哪里出了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什么是...

  • 书柳
    用户080408 2025年08月04日

    文章不错《中国式教育哪里出了错?》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乐信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