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整数》教案

网上有关“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整数》教案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整数》教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小数乘整数》教案(一)

 教学目标

 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

 教学重难点

 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续页)

 一 、复习导入

 竖式计算:2.05?6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通过一道练习来检查一下大家掌握的情况。请大家迅速的将2.05?6在你的练习本上完成 。

 (1)请一名同学汇报答案。

 (2)通过练习,谁能来给大家说一说,小数乘整数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 ,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清晰阐述小数乘整数的算法和算理,为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做好准备。

 二 、类比迁移,情境展开

 (一)教学例3 。

 1.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 ,仔细观察大屏幕,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给一个长2.4m、宽0.8m的长方形宣传栏刷油漆,每平方米要用油漆0.9千克。求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主动探究小数乘小数提供信息 。

 (2)师: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 ,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生:需要先算出长方形宣传栏的面积有多大。

 (3)请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

 2.4?0.8=________

 2.尝试计算。

 (1)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生: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

 (2)师: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那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又怎么计算呢?

 (3)师: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 ,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2.4?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请同学们尝试在练习本上完成。

 (4)指名学生口答,在澄清错误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学会阐述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形成如下的完整板书,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学生的汇报结果。

 3.理解算理 。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 ,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 。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 ,得1.92。

 4.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2)请学生列式,教师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

 1.92?0.9=________

 (3)师: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设计意图:在给宣传栏刷油漆的问题背景下 ,迁移已有的小数乘整数的经验 ,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

 (二)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师:观察例3及?做一做?各题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

 生:因数中的小数位数之和等于积中的小数位数。

 (三)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回顾 、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

 (1)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课后小结

 (三)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学生汇报 、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

 课后习题

 生:给一个长2.4m、宽0.8m的长方形宣传栏刷油漆 ,每平方米要用油漆0.9千克。求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o:p>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并为下面学生主动探究小数乘小数提供信息 。

 (2)师: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生:需要先算出长方形宣传栏的面积有多大。

 (3)请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

 2.4?0.8=________

 《小数乘整数》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

 3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 ,渗透转化思想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工具

 《小数乘整数》多媒体课件、其他必备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5.02

 ②把353缩小到时它的1/10是多少?缩小到它的1/100呢?1/1000呢?

 二、引入尝试

 1 、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

 出示例1的,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1)例1:燕子风筝每个3.5元 ,买3个风筝多少元?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3.5元=35角,35?3=105,105角=10元5角=10.5元

 (3)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 。怎样算的?

 (5)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像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能不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呢?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 ,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 ,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到它的1/100。(提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习题

 趣味练习

 根据45?19=855 ,直接说出下列算式得

 45?190 = 45?1.9= 4.5 ?19 = 4.5?1.9=

 0.45?19 = ( )?( )=0.855

 板书

 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 ,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到它的1/100 。(提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

#教案# 导语写教案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古朴精美的华表》

教学目标:

 1.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 ,了解华表的象征意义。

 2.运用绘画、泥塑等造型手段表现心目中的华表形象,提高造型能力 。

 3.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探究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刻画华表的细部特征 ,造型完整美观 。

 教具准备:“华表 ”(课件) 、范作、勾线笔、雕塑泥及工具 。

 学具准备:收集华表 、勾线笔、泥、各种纸盒 、饮料瓶、手工纸、剪刀 、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 、引导阶段

 从**节华表奖的奖杯引入。提出探究“华表”的主题 。(华表奖奖杯是一座小雕塑 ,它的原形就是人们常说的“华表”。“华表 ”到底是什么?)

 二、发展阶段

 1. 学生分组上台展示所收集的及相关文字资料,用简短的语言加以介绍。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华表的来历及其象征意义 。教师对各组收集资料的情况进行点评和小结。

 2. 教师播放课件组织学生欣赏各式华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华表的细部特征了解各部分的名称和象征意义(典型代表*前的汉白玉华表柱 ,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可以说是象征中华民族的图腾柱)。 引导学生感受华表雕塑古朴精美的整体风格 。

 3. 组织学生欣赏用不同的材料和造型手段表现的“华表”作品。教师重点讲解或示范线描、泥塑 、综合材料组合等的基本表现方法。

 4. 学生分区开展创作活动(绘画、泥塑、综合材料) 。

 三 、展示评价阶段

 分组展示,组织学生欣赏同学的作品。学生自评谈创作心得 ,教师点评,学生互评提出修改意见。

 四、收集整理阶段

 回收可利用的材料,清理垃圾 。

 五、拓展与延伸

 欣赏原始部落以及少数民族的图腾柱 ,了解图腾柱文化 。

《鸟语花香》

教学目标

 1 、 认识了解花和鸟的各种形态,大胆进行表现创造。

 2、 掌握头饰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让学生在游戏创造活动中体验愉悦感 。

 4 、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萌发爱护花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制作头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体会美术创作活动的快乐。

 难点:头饰的制作的方法 。

 教学准备

 教具:范作,制作工具,不同小鸟造型的头饰。

 学具:教材、课堂练习、水彩笔 、蜡笔 、剪刀、双面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准备绘画制作工具 ,规范绘画制作习惯 。

 二 、导入新课

 1、上堂课 ,我们帮助小鸟找到了家,小鸟、小鸟妈妈为了感谢我们,今天他们带着许多的小鸟来感谢我们。

 2 、欣赏课件:小鸟在花丛中嬉戏 ,花儿竞相开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他们在干什么?

 3)小鸟是怎么飞?大家模仿飞一飞 。

 4)花儿是怎么样的?它是怎么开放的?大家表演。

 三、欣赏感知

 1、课件演示小鸟形态。

 1)他是什么鸟?是什么颜色的?

 2)他有几个部分组成?

 3)师生同练:

 通过小鸟的组成部分分析,画画小鸟的基本结构 。

 2 、小结交流:

 今天,小鸟们要去参加森林的舞会 ,要评评谁是最美的小鸟,所以他们想请我们聪明的小朋友们帮忙出出主意,为他们打扮打扮 ,你有什么好主意呢?该从小鸟哪里入手为他打扮呢?

 1)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各种不同的尾巴、身体、翅膀 、*等,给小鸟换新衣 。

 2) 教师展示刚才“打扮”的美丽的小鸟 ,多美的小鸟,美的象公主,你想说些什么?

 3) 你想打扮一只怎么样的小鸟?(战士小鸟、飞行员小鸟 ,空姐小鸟等有职业的各种小鸟)。

 四、学生尝试练习:打扮小鸟

 1 、 将小鸟有个性的打扮。

 2 、 涂上美丽、鲜艳的颜色 。

 3、 自己学着剪一剪。

 五 、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反馈、纠正 。

 2 、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参与其中。

 六、课堂小结

 1 、 展示小鸟作品 ,让学生自由思考:我该如何展示我的小鸟?

 2、 师生共同探讨展示的方法 。

 3、 制作头饰,胸饰等。

 第二课时

 一 、组织教学

 准备绘画制作工具,规范绘画制作习惯。

 二、导入新课

 1、 回顾上堂课 ,学生自由展示小鸟作品,并根据自己的小鸟身份表演 。

 1) 关于小鸟的故事。

 2)关于小鸟的歌曲。

 3)关于小鸟的舞蹈 。

 4)小鸟集体表演 。

 2 、揭示课题

 三 、欣赏感知

 1、课件欣赏:花儿开放

 1)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2)她是怎么开放的?你能用动作来模仿一下吗?

 3)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4)小组讨论:

 还有什么花?他们的形态是怎么样的?

 2、欣赏各种各样的花儿的VCD,感知花儿的各种形态。

 3 、学生根据上堂课小鸟的头饰 ,胸饰的做法,来绘画花儿,制作花儿的头饰。

 1)回顾上堂课的小鸟头饰的制作过程 。

 2)学生绘画花儿。

 3)合作小组讨论、制作:根据小鸟头饰的做法 ,制作花儿的头饰。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 、播放《玩具进行曲》;

 2、及时反馈、纠正;

 2 、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参与其中 。

 五、展示,游戏。

 1 、学生自由选择小鸟 ,花儿的头饰或胸饰,进行表演活动。

 1)学生带上自己制作的头饰(小鸟或花儿),自由组队 ,商量表演的内容 。

 2)“鸟语花香 ”联欢会。

 让学生在室外围成圈 ,尽情的表演节目。

 2、教师小结

《陶泥的世界》

教学目标:了解用泥或陶土制作生活用品的方法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说陶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

 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

 二 、赏 陶 (媒体展示陶文化

 1.欣赏彩陶文化:

 (1)半坡型

 (2)庙底沟型

 (3)马家窑型

 (4)半山型 、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

 媒体出示彩陶,介绍认识各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

 媒体出示黑陶

 媒体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媒体展示现当代陶艺作品

 三 、玩 陶

 1.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这一件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感觉怎样。

 3.A、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B、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C 、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

 4.搓泥条应该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5.怎样才能使泥板拼接的作品变得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6.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7.以下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8.欣赏学生作品 。

 媒体出示捏制法、盘条 法、泥板拼接法制作的作品及相应文字

 四 、用 陶

 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第二课时

 一、对比导入

 1.出示陶艺作品 ,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制作方法归纳:泥条盘筑、随手捏制 、泥板拼接法等。

 用各种方法做成的陶艺 作品

 二、探究方法

 1.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学生间传送,看一看 ,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点 。

 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

 3.同桌或小组间交流。

 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 作品

 三、验证方法

 1.师生合作完成一件简单的泥板拼接作品。

 2.归纳制作方法 、步骤及注意事项:

 (1)拍泥板——泥板厚度适宜;

 (2)粘接成形——粘接部位要捏牢固;

 (3)装饰——方法不限;

 (4)烧制 。

 制陶 工具和泥巴

 四 、教材赏析 尝试制作

 1.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2.欣赏教材范品 ,开阔思维,感知作品造型的多样性。

 1.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造型生动的陶艺作品 。

 2.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

 1.自评、互评 、师评相结合。

 2.教师小结全课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小数乘小数》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 。

 2、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 、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练习,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3 考点分析:

 利用整数的乘法原理解决小数乘小数的算法,让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理解小数乘法的能力,高效快捷的计算小数的乘法 。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导入

 同学们 ,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小数,我们根据原则能不能计算一下下面的题目。

 1、复习旧知:

 师:根据15 ? 12 = 180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5 ? 1.2=?

 1.5 ? 12 =?

 生:

 15 ? 1=18

 1.5 ? 10=18

 师:

 那么大家知道: 1.5x1.2=?

 2 、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 ,下图中是一个课桌,我们能看图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①从图中,你能获取那些数学信息?

 ②根据这些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③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课桌的面积有多大?

 你会列式计算小课桌的面积吗?

 生:

 ①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课桌的长和宽 。

 ②提问:怎样求课桌的面积呢?

 2探究新知

 一、问题解决(1)

 1、多媒体展示计算流程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前面的第一个问题?

 学生:观看课件解题过程

 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教师要合适的进行讲解,让同学们看清小数乘小数的解题过程。

 2 、问题解析:

 二、问题解决(2)

 1、多媒体展示问题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前面的第二个问题?

 学生:举手发言

 通过上一个例题的讲解,学生们能够更加踊跃的举手回答问题 ,在竞争学习中,学生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二 、实际问题(例1)

 1 、多媒体展示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来看看小数的乘法究竟如何计算?

 计算:1.3x1.2

 生:

 学生分组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思考,看谁能最快找出解题思路 。

 2、问题解析:

 第一步:同学们先来计算: 13x12

 第二步:数一数因数中总共有几位小数?

 因数总共有2为小数 ,所以积有2位小数。

 第三步:把整数乘法的即向前移动2位。

 三、实际问题(例2)

 1 、多媒体展示问题

 师:计算:0.14x1.2

 生:学生分组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计算 ,看哪个小组计算得又对又快 。

 2、问题解析:

 第一步:同学们先来计算: 14x12

 第二步:数一数因数中总共有几位小数?

 因数总共有3位小数,所以积有3位小数 。

 第三步:把整数乘法的即向前移动3位。

 四、实际问题(例3)

 1 、多媒体展示问题

 师:计算:1.1x0.12

 生:每位同学都看是进行计算,看那位同学计算的又快又准。

 2、问题解析:

 第一步:同学们先来计算: 11x12

 第二步:数一数因数中总共有几位小数?

 因数总共有3位小数 ,所以积有3位小数 。

 第三步:把整数乘法的即向前移动3位。

 3巩固提高

 1、师:现在请大家看屏幕上面的这几道题,能不能找出那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课件出示题目)

 师:要找出正确的题目 ,主要是找对小数点的位置 。

 生:学生互相探讨交流,完成整个题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解:

 56.7?38=2154.6 正确

 0.37?0.94=3.478错误 ,应该是0.3478

 41.2?9.2=3790.4错误,应该是379.04

 0.78?6.1=47.58 错误,应该是4.758

 2 、师:接下来 ,再看一个题目,这次要分组进行,看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课件出示题目)

 题目:小明每小时能走12.5千米 ,从教室去图书馆用了1.5小时 ,教师距离图书馆多少千米?

 ①各小组先列出算式

 生:各小组在竞争中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 。

 答案:12.5x1.5

 ②现在各小组开始竖式计算,看哪个组计算得快。

 解析:

 第一步:同学们先来计算: 125x15

 第二步:数一数因数中总共有几位小数?

 因数总共有2位小数,所以积有2位小数。

 第三步:把整数乘法的即向前移动3位 。

 3、师:现在我们来计算一下这一个题目 ,这次要自己独立完成。

 题目:0.75x0.25

 解析:

 第一步:同学们先来计算: 75x25

 第二步:数一数因数中总共有几位小数?

 因数总共有4位小数,所以积有4位小数。

 第三步:把整数乘法的即向前移动4位 。

 4方法总结

 小数乘法计算方法:

 1、先计算整数乘法

 2 、数出因数的小数位数

 3、移动小数点

 5作业布置

 1、计算下列小数乘法:

 ① 0.87x2.25

 ② 0.45x3.2

 ③ 1.4x2.55

 ④ 3.6x1.8

 ⑤ 11.2x3.5

 解析:

 2 、如果长方形的长为30px,宽为45px ,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解析:

 可以列出算式为:1.2x1.8

 答:长方形面积为54px?.

 课后小结

 今天这堂课大家运用知识间的联系,探索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生活中有许多小数乘法的问题 ,希望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 。这节课主要为了让同学们掌握小数与小数乘法的计算,在教学中涉及了学生互动,分组学习等教学模式 ,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寻找知识 、体会知识。并在授课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清晰的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过程和原理 。

 板书

 第2节 小数乘小数

 小数乘法计算方法:

 1、先计算整数乘法

 2、数出因数的小数位数

 3 、移动小数点

 《小数乘小数》教案(二)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 ,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 ,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工具

 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图:同学们最近我们校园宣传栏要刷油漆了 ,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油漆吗?怎么列式?

 2 、尝试计算

 观察算式和前面所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小数乘小数?,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样计算呢?和同桌讨论一下 ,然后自己尝试练习,指名板演 。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 ,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 ,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 ,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 、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例4

 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 ,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 ,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 ,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 。(勾画做记号)

 课后小结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课后习题

 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 10.56?0.27= 0.1056?27= 1.056?0.27=

 板书

 小数乘小数

 例3:0.8 ?1.2=0.96 例4:6.7?0.3=2.02

#教案# 导语《三角形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84---85页的教学内容。也是继长方形、正方形面积之后又一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课,它是学习平行四边形 、梯形面积的基础 ,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91页主题图 、92页例2、 “做一做”, “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是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 、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考点分析:

 能根据具体情况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新知讲授——巩固总结——练习提高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三角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师:我们学校有一批小朋友要加入少先队了,学校为他们做了一批红领巾,要我们帮忙算算要用多少布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帮学校解决这个问题?(屏幕出示红领巾图)

 师:同学们 ,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

 生:三角形的

 师:你们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索这个问题。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二、新知探究

 1、课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到的?

 生说推导过程

 师: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我门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来研究的 ,那三角形的面积你打算怎么研究呢?

 生1:我想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生2:我想看看三角形能不能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和四边形 。

 2 、动手实验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一个长方型 ,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们可以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操作研究,看哪一组能用多种方法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生小组合作 ,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成果 ,推导公式

 师:同学们经过猜想,验证,已经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请展示给大家看 。

 生展示

 汇报一: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汇报二: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汇报三: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除此之外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还可以拼成三角形

 三角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2

 =长×宽÷2

 =底×高÷2

 4、例题讲解

 红领巾底是100cm,高33 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三 、巩固提升

 1 、 一种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 ,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 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单位:厘米)

 2、指出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并口算出它们的面积 。 ( 单位:厘米)

 3、上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看图填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三角形ABC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4 、思考题 你能在图中再画出与涂颜色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四、 总结结课

 1、学生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小组说--组内总结--组间交流)

 2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 = 长方形的面积÷2

 = 长×宽÷2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 底×高÷2

篇二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 ,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各种梯形各两份,剪刀,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明确主题

 1. 生活中我们能找到许多平面图形 ,这个教室里有吗?

 2. 请大家看看这组,看看你发现了谁?找到了就立刻喊出它名字!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梯形)板书 2.梯形,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它了 ,谁来介绍一下它 。

 3.今天,我们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朋友,研究梯形的面积。(板书)

 二、回忆旧知 ,建立联系

 1. 面积,我们现在已经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了?他们计算方法你们还记得吗?(课件)

 2. 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还记得吗?

 3. 同学们 ,我们在研究它们面积的计算时候,都用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板书)把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这种思想,这节课我们也要用到 。

 三 、转化梯形 ,推导公式

 (一)应用的需要引出猜想 1.同学们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喜欢篮球吗?(课件出示篮球场地)你们知道这一处是什么区域吗?这是3秒钟限制区,是限制对方队员在这个区域内停留不能超过3秒钟 。

 2.但是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还没有学过,你猜想梯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你想怎样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

 3.同学们都很有想法,那到底是不是像同学们想的那样呢?让我们来动手验证一下。在动手操作之前 ,老师提出三点建议:(1)想想能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什么图形。

 (2)根据转化图形与梯形的关系 ,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

 (3)填写好汇报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动作快。明白了吗?开始吧!

 (二)小组活动十分钟

 (三)汇报

 1.刚刚同学们把梯形转化成了多种图形!现在让我们请这几个小组的同学说说他们的想法。大家注意听 ,你们的意见相同吗?你还有补充吗?汇报:平行四边形:两个怎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方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拼的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那你们的推导的结果应当是一样的。是吗?

 2.师:同学们 ,观察这些图形,无论长方形还是正方形,都是……。再看 ,(移动图形)你发现什么了?过渡:看来,只要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就能拼成一个…….(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学过:……(板书)然后我们就可以根据两种图形间的联系来推导梯形的面积了 。谁来帮老师梳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 ,平形四边形的高就是……,所以梯形的面积……为什么除以2?

 3.刚才展示的都是拼组的方法,还有些同学只用一个梯形就完成了任务 ,他们用了分割的方法。你们都看懂了吗?请这个小组的同学来简单说说你们是怎么推导的 。你们小组的方法真独特!方法不同 ,那你们推导的结论呢?

 4.总结: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但这些方法都有共同点。谁来说说?

 5.是不是这样啊?那大家就一起把我们用“转化 ”的方法推导出的梯形面积公式读一读吧!(课件)如果用字母表示你会吗?

 6.在这个公式中,哪里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呢?在计算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 。 四、加深理解 ,巩固新知 。

 1. 总结:好了,同学们,刚刚大家用学过的知识 ,通过拼合,分割,旋转 ,平移等方法,把梯形转化成了学过的图形,根据图形间的联系就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这个方法你们记住了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了!(判断题)

 3.通过刚刚的研究和辨析 ,相信大家对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一定有了深刻的理解吧!这个三秒限制区到底多大呢?你会求吗?需要什么条件?(课件出示)动笔试试吧。

 4.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你们想用新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吗?

 5.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小到…..大到…..都会用到它 。

 五、结语

 转化在数学当中是一种非常重要而又常用的思想。在图形的学习中 ,同学们多次用到了转化的策略 ,(课件)其实在学习计算时我们也用到了。那我们转化的目就是化未知为已知 。以后你再遇到一个未知的新问题,你会怎样想呢?是不是任何未知的问题都可以转化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去思考。

篇三

 一 、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1、游戏导入 。考考你的眼力 ,看看谁能找到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黑板预先出示如下题目和三角形图)(学生找到的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重叠给学生看后贴在黑板的左边。)

 (1)找一找:出示几组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打乱顺序后让学生找 。

 (2)拼一拼:这些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能拼成你学过的什么图形?

 (把贴在左边的完全一样的几对三角形让学生上台来拼成几种学过的图形,如: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合起来的大三角形,分别贴在黑板的左边。)

 3、引入新课:这些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吗?

 二、动手操作 ,探索交流。

 1 、引导学生寻找思路:刚才我们这些图形都是由完全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拼成的,那么这些三角形与拼成的图形有什么联系呢?三角形的面积有没有计算公式呢?能否从这些拼成的图形中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出来呢?

 2、小组合作探究 。

 3、展示学生的探索过程,汇报交流 。

 师: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探索的结果与大家交流分享?

 汇报的每一小组两人代表带着实验报告表上台来汇报实验情况 ,并把拼出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还有不同的拼法吗?

 4 、归纳并用字母表示公式 。

 (1)引导学生归纳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根据刚才的分享交流 ,现在我们一起来归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会计算吗?那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一半

 三 角 形 的 面 积 = 底 × 高 ÷ 2

 (2)用字母表示公式 。

 师:如果用字母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 ,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S=ah÷2)

 三、实践运用 ,拓展创新。

 1、学习P85的例1

 师:你们真棒!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来了,下面我们应用公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少先队员的标志是红领巾,你们知道自己每天佩戴的红领巾面积有多大吗?

 这条红领巾的底长就是1米 ,老师把高也量出来了33CM(课件出示P85的例1),现在你们会计算了吗?

 学生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找来学生不同答案的练习本,展示学生的完成情况 ,让学生点评。

 S = a h S = a h ÷ 2

 =100×33 =100×33÷2

 =3300(平方厘米) =1650(平方里米)

 (生1)做错了,他那样做是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是求三角形的面积。

 那求三角形的面积该怎么样?

 S = a h ÷2,不要忘记除以2 。(强调÷2。)

 2 、认识交通警示牌 ,通过计算渗透安全教育。(课本第86页)

 师:少先队员要模范遵守交通规则,交通警示牌能让我们更好的遵守交通规则 。那你们认识这些警示牌吗?(逐个让学生认识)

 ……

 *部门为了大家的安全,准备制作两块这样的警示牌 ,需要多少铁皮,同学们能帮忙算算吗?(课件出示题目和图)

 3、课本第86页第3题:选择一个你自己喜欢的三角形量出有关的数据计算面积 。

 4、动脑筋。比较下面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小组讨论)练习题第5题。

 结论: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

 四 、评价体验,总结延伸。

 能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能评评各小组或其他同学吗?

关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整数》教案”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0)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寄天的头像
    寄天 2025年08月12日

    我是乐信号的签约作者“寄天”

  • 寄天
    寄天 2025年08月12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整数》教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整数》教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

  • 寄天
    用户081204 2025年08月12日

    文章不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整数》教案》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乐信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