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什么意思

网上有关“地震是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地震是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 ,期间会产生地震波 。

地震可由地震仪所测量,地震的震级是用作表示由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通常以「黎克特制地震震级」来表示;烈度则透过「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表」来表示 ,某地点的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引致该地点地壳运动的猛烈程度 ,是由震动对个人、家具 、房屋、地质结构等所产生的影响来断定。

在地球的表面,地震会使地面发生震动,有时则会发生地面移动。震动可能引发山泥倾泻甚或火山活动 。如地震在海底发生 ,海床的移动甚至会引发海啸。

一般而言,地震一词可指自然现象或人为破坏所造成的地震波。人为自然地形的破坏、大量气体(尤其是沼气)迁移或提取 、水库蓄水、采矿、油井注水 、地下核试等;自然的火山活动 、大型山崩、地下空洞塌陷、大块陨石坠落等均可引发地震 。

震动的发源处称为震源 。大多数震源都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岩石圈内。根据震源的深度 ,地震可分为三类:浅源地震(深度在0-70公里) 、中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和深源地震(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由震源竖一垂直线至地面上的位置称为震中 。震中是地表距离震源最近的地方,因此地震波最早到达这处,震动也最为强烈 ,破坏程度也最大。

[编辑]地震的成因

[编辑]构造地震

由於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岩层断裂错动而发生的地壳震动,称为构造地震。由於地球不停地运动变化,从而内部产生巨大地应力作用在地壳上 。在地应力长期缓慢的作用下 ,造成地壳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当地应力超过岩石本身能承受的强度时便会使岩层断裂错动,其巨大的能量突然释放 ,形成构造地震 ,地震学家通常用弹性回跳理论来描述这个现象。世界上绝大多数地震都属於构造地震。

[编辑]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 。火山地震一般较小,数量约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地震和火山往往存在关联。火山爆发可能会激发地震 ,而发生在火山附近的地震也可能引起火山爆发 。一般影响不大

[编辑]陷落地震

由於地下水溶解可溶性岩石,或由於地下采矿形成的巨大空洞,造成地层崩塌陷落而引发的地震 ,称为陷落地震。这类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震级也都比较小。

[编辑]诱发地震

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而引起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这些外界因素可以是地下核爆炸、陨石坠落、油井灌水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水库地震 。水库蓄水后改变了地面的应力状态,且库水渗透到已有的断层中,起到润滑和腐蚀作用 ,促使断层产生新的滑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水库蓄水后都会发生水库地震,只有当库区存在活动断裂 、岩性刚硬等条件 ,才有诱发的可能性。

[编辑]地震的规模

目前衡量地震规模的标准主要有震级和烈度两种 。

[编辑]震级

参见:里氏地震规模

地震强度大小的一种度量 ,根据地震释放能量多少来划分。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宾诺·古腾堡(Beno Gutenberg)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级划分法,即现在通常所说的里氏地震规模。里氏规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为底的对数,并选择距震中100千米的距离为标准 。里氏规模每增强一级 ,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2倍,相隔二级的震级其能量相差1000 (~ 32 x 32)倍。

小于里氏规模2.5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 ,称为小震或微震;里氏规模2.5-5.0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为有感地震 ,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十几万次;大于里氏规模5.0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为破坏性地震。里氏规模4.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 。有记录以来 ,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是发生在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南美洲的智利,根据美国地质调查所,里氏规模达9.5。

[编辑]烈度

参见:麦加利地震烈度

指地震对地面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程度 ,由地震时地面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地形地貌改变、人的感觉等宏观现象来判定。地震烈度源自和应用於十度的罗西福瑞震级 (Rossi-Forel) ,由意大利火山学家麦加利(Giuseppe Mercalli)在1883年及1902年修订 。后来多次被多位地理学家 、地震学家和物理学家修订,成为今天的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Modified Mercalli Scale)。「麦加利地震烈度」从感觉不到至全部损毁分为1(无感)至12度(全面破坏),5度或以上才会造成破坏[来源请求]。

每次地震的震级数值只有一个 ,但烈度则视乎该地点与震中的距离,震源的深度,震源与该地点之间和该地点本身的土壤结构 ,以及造成地震的断层运动种类等因素而决定 。

[编辑]地震分布

统计资料表明,地震在大尺度和长时间范围内的发生是比较均匀的,但在局部和短期范围内有差异 ,表现在时间和地理分布上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这些都与地壳运动产生的能量的聚累和释放过程有关。

[编辑]时间分布

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表现为在一定时间段内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称为地震活跃期;而另一时间段内地震活动相对来讲频率少 ,强度小,称为地震平静期 。

[编辑]地理分布——地震带

主条目:地震带

地震的地理分布受一定的地质条件控制,具有一定的规律。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不稳定的部位 ,特别是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 ,形成地震活动活跃的地震带。全世界主要有三个地震带:

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 ,千岛群岛 、日本列岛,经台湾再到菲律宾转向东南直至新西兰,是地球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 ,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地震 。本带是在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二是欧亚地震带 ,大致从印度尼西亚西部 ,缅甸经中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越过帕米尔高原 ,经中亚细亚到达地中海及其沿岸。本带是在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

三是中洋脊地震带包含延绵世界三大洋(即太平洋 、大西洋和印度洋)和北极海的中洋脊。中洋脊地震带仅含全球约5%的地震,此地震带的地震几乎都是浅层地震。

[编辑]地震前兆

参见:地震预测

地震目前仍无法准确预测发生时间,但通常地震发生之前都会有一些自然现象 ,特别是较大的地震发生之前的各类异常现象 。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前者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 ,如动植物、地下水等的异常以及地光、地鸣等。后者不能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需用专业仪器才能测出,如地形变 、地磁场、重力场、地温梯度 、地应力的异常等 。对地震前兆的观察和监测是地震临短期预报的重要手段 。

[编辑]地震防护

任何建筑物(防震建筑)在设计与建造时 ,有效的防震设计,可有效的防止生命财产的损失。

地震发生时,关键是保持清醒的头脑 ,正确的防护对于保证生命安全,减少人员伤亡是至关重要的。通常可能造成危险的是比较强烈的近震 。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振动较为明显 ,应迅速逃生。逃生应遵循就近躲避的原则,注意保护头部。

在室内应先关闭煤气,可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旁或墙角、厨房、卫生间等承重墙较多 ,跨度较小的地方,注意避开外墙体等薄弱部位,并且可以使用枕头 、被子等物 ,或直接用双手保护头部 。躲避在坚固的家具旁能在建筑物倒塌时提供一些空间 ,而对於规模较小地震,在家具下则能防护掉落物。主震过后,应迅速撤至户外 ,高层人员应尽量避免乘坐电梯。在室外可跑向比较开阔的空旷地区躲避,避免聚集在高层建筑及高压输电线下方 。如在山区还要注意山崩和滚石,可寻找地势较高处躲避。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 ,若环境和体力许可,应设法逃生。如无力脱险自救,应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

[编辑]常见名词

地震波:分为体波和表面波两种。体波包含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横波传播速度2.0-5千米/秒,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 。纵波传播速度3.5-10千米/秒,能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 。表面波(L波)只在地表传递 ,能造成严重伤害,速度最慢。地震时,纵波先到达地表 ,所以人先感觉到地面上下振动。但由于纵波衰减比横波快 ,所以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只感到水平晃动 。具体参见:地震波

震源:地震发生的位置。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震中是地表距离震源最近的地方,也是震动最强烈 ,受地震破坏程度最大的地方 。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深度。

震中距:观测点到震中的距离 。

震源距:观测点到震源的距离。

烈度:量度地震对某一特定地点所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的量度单位。

为什么日本叫霓虹国

japan是日本的意思 。

日本,是位于东亚的岛屿国家 ,国名意为“日出之国 ”,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 、九州四个大岛及68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10月 ,总人口约1亿2512万人,主体民族为大和族,通用日语。现任首相为岸田文雄、天皇为德仁 。

分为1都(东京都)、1道(北海道) 、2府(大阪府 、京都府)和43县(省) ,下设市、町、村 。日本群岛地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 、地震活动频繁 ,危害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发生1次。

按照地质构造日本分为东日本与西日本 ,其界线为位于本州中部。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6月多梅雨,夏秋季多台风。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G7、G20等成员。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科研、航天 、制造业、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 。

地形地貌: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 ,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大多数山为火山。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 ,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被日本人尊称为:圣岳 。

日本群岛地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危害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发生1次。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带 ,多为冲积平原 ,规模较小,较大的平原有石狩平原 、越后平原、浓尾平原、十胜平原等,其中面积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日本平原面积狭小 ,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达2924人/平方公里,为世界第26位 。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为西太平洋岛弧-海岸山脉-海沟组合的一部分。全国68%的地域是山地。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于日本,在全国都时常会发生火山活动 。

什么是板块消亡边界?

霓虹国 ,许多人很难与日本联系在一起,想都没想过日本还有“霓虹国”这个称号 。

这个“霓虹国”名称没有历史渊源,只是因为“日本 ”在日语里读两种音 ,一种是“にほん”nihon,谐音就是所说的霓虹,另一种是“にっぽん”nippon ,听起来很像中文的“霓虹 ”的发音 ,所以就戏称日本为“霓虹国 ”。

扩展资料:

日本国:

简称“日本”,位于东亚 、国名意为“日出之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 、九州四个大岛及7200多个小岛组成 ,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主体民族为大和族,通用日语,总人口约1.26亿 。?

3世纪中叶 ,其境内出现较大的国家大和国。645年,日本向中国唐朝学习,进行大化改新。12世纪后期 ,天皇皇权旁落,进入幕府统治时代 。19世纪50年代中期,欧美列强侵入迫使日本放弃“锁国政策 ” ,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日本人民展开了反对侵略 、反对幕府统治的斗争。

1868年,明治天皇重新掌权 ,进行明治维新 ,迅速跻身资本主义列强行列,对外逐步走上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曾多次侵略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二战日本投降后 ,颁布新宪法,由天皇制国家变为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议会内阁制国家 。

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资源匮乏并极端依赖进口 ,发达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科研、航天 、制造业、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 。

此外,以动漫、游戏产业为首的文化产业和发达的旅游业也是其重要象征。日本在环境保护 、资源利用等许多方面堪称世界典范,其国民普遍拥有良好的教育、极高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素质。至今保存着以茶道、花道 、书道等为代表的日本传统文化 。

2017年12月8日 ,明仁天皇退位日定于2019年4月30日 。

2.区域位置: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 、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他7200多个小岛屿组成,因此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日本陆地面积约37.79万平方公里。日本东部和南部为太平洋 ,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 、韩国 、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 。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渔场之一——北海道渔场 ,其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

3.地形地貌: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 ,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 ,大多数山为火山。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 。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 ,被日本人尊称为:圣岳。

日本群岛地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 、地震活动频繁 ,危害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发生1次。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带,多为冲积平原,规模较小 ,较大的平原有石狩平原、越后平原、浓尾平原 、十胜平原等,其中面积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 。日本平原面积狭小,耕地十分有限 ,人口生理密度高达2924人/平方公里 ,为世界第26位。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为西太平洋岛弧-海岸山脉-海沟组合的一部分。全国68%的地域是山地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 ,在全国都时常会发生火山活动。据统计,世界全部里氏规模6级以上的地震中,超过二成都发生在日本。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日本

板块消亡边界是两个板块挤压处 ,比如两张桌子,一起往中间拉,那中间的边界就会消失 。

板块生长边界是两个板块张裂处 ,比如两张桌子,一起往两边拉,那中间的边界就会出现 。

比如: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往中间挤压 ,就形成了消亡边界,出现岛弧和海沟。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向两侧拉伸,就形成了生长边界 ,出现地中海不断扩张的现象。

关于“地震是什么意思”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8)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晚词桑桑的头像
    晚词桑桑 2025年08月17日

    我是乐信号的签约作者“晚词桑桑”

  • 晚词桑桑
    晚词桑桑 2025年08月1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地震是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地震是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

  • 晚词桑桑
    用户081703 2025年08月17日

    文章不错《地震是什么意思》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乐信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