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战役?

网上有关“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战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战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红军长征途中的战役有强渡大渡河、湘江战役 、血战独树镇、包座战斗、吴起镇战斗 、乌蒙山回旋战、四渡赤水等。

1、强渡大渡河

强渡大渡河是指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四川省越西县(今属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渡过大渡河的战斗,也是长征途中的一次著名战斗 。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任司令员孙继先中将 ,在长征中曾是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一营营长,他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从而在被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防线上 ,打开一个缺口,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

2 、血战独树镇

这是红25军在长征初期生死攸关的一场恶仗。战斗发生于1934年11月26日,地点在河南方城县独树镇一带 。

这一仗 ,可以说把所有不利条件都凑齐了:前有围堵,后有追兵,地形极为不利 ,天气极端恶劣 ,战前毫无准备,仓促迎战。

有利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红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牺牲精神。从军长、政委到普通战士 ,广大指战员与敌人血拼肉搏,最终突破重围进入伏牛山区,继续踏上长征之路 。

3、吴起镇战斗

战斗发生在1935年10月21日。为打退尾追红军陕甘支队的国民党军骑兵部队 ,我方决定主动出击“砍掉这个尾巴”。红军在吴起镇依托有利地形,经过数小时激战,歼敌1个团 ,击溃另3个团,迫使国民党军停止了追击 。

4 、包座战斗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8月分成左右两路军经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草地北上。为打通进入甘南的门户 ,8月29日,右路军发起包座战斗。红军指战员克服人马劳顿、饥寒交迫的困难,采取“围点打援 ”战法 ,至8月31日胜利攻占包座 ,全歼守敌及敌援军大部,缴获大批装备和物资,使刚刚走出草地的红军得到了及时的补充 。

5 、乌蒙山回旋战

乌蒙山回旋战发生在1936年二三月间 ,是红2 、红6军团在云贵高原乌蒙山区进行的一系列机动作战 。在一个多月时间里,红军克服天气恶劣、粮食缺乏的困难,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历经大小数十战,往来驰骋,转战上千里。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长征中有哪些重要战役战斗

红军长征经过的顺序是什么?

1、七根火柴

天亮的时候 ,雨停了。草地的气侯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 ,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似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 ,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 。

不分点地倾泻下来。卢进勇从树丛里探出头来 ,四下里望了望。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 。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 ,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

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遮没了。天,还是阴沉沉的 ,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 。他苦恼地叹了口气。

因为小腿伤口发炎 ,他掉队了。两天来,他日夜赶路,原想在今天赶上大队的 ,却又碰上了这倒霉的暴雨,耽误了半个晚上 。

他咒骂着这鬼天气,从树丛里钻出来 ,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一阵凉风吹得他连打了几个寒颤。他这才发现衣服完全湿透了 。

“要是有堆火烤 ,该多好啊!”他使劲绞着衣服,望着那顺着裤脚流下的水滴想道 。他也知道这是妄想——不但是现在,就在他掉队的前一天 ,他们连里已经因为没有引火的东西而只好吃生干粮了。

他下意识地把手插进裤袋里,意外地,手指触到了一点粘粘的东西。他心里一喜 ,连忙蹲下身,把裤袋翻过来 。果然,在裤袋底部粘着一小撮青稞(kē)面粉;面粉被雨水一泡 ,成了稀糊了。

他小心地把这些稀糊刮下来,居然有鸡蛋那么大的一团。他吝惜地捏着这块面团,心里不由得暗自庆幸:“幸亏昨天早晨没有发现它!”

已经一昼夜没有吃东西了 ,这会看见了可吃的东西,更觉饿得难忍受 。为了不致一口吞下去,他把面团捏成了长条。正要把它送到嘴边 ,突然听见一声低低的叫声:“同志—— ”

这声音那么微弱 、低沉 ,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他略略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 。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树底下 ,才看清楚那个打招呼的人。

他倚着树杈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一汪浑浊的污水,看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挪动了。他的脸色更是怕人 ,被雨打湿了的头发粘贴在前额上,雨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地流着 。

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 ,眼睛努力地闭着,只有腭下的喉结在一上一下地抖动,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同志——同志——”

听见卢进勇的脚步声 ,那个同志吃力地张开眼睛,挣扎了一下,似乎想坐起来 ,但没有动得了。卢进勇看着这情景 ,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

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 。“一定是饿坏了!”他想 ,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 ,快吃点吧! ”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 ,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 ,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 ,也许他能活下去!”他抬起头 ,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

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 ,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 。好大一会,他忽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

急急地说:“这……这里!”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 ,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 ,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 ,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 ,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 ,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 ,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 ,四…… ”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 。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 ,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

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 ,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 ,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

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 ,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 ,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记住,这 ,这是,大家的!”他蓦(mò)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 。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 、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 ,雾蒙蒙的。

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 ,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这以后的路 ,卢进勇走得特别快 。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 。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 ,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瓷碗里的野菜“嗞——嗞”地响着……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 ,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 。

2 、年龄最小的11岁女红军

在红军女战士队伍中,有一位年仅11岁的小姑娘 ,只见她身背一条线毯、腰别一把横笛,手拄一根木棍,一路歌唱、吹奏为大家鼓劲 ,她就是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王新兰。

长征路上,王新兰和战友一起穿山越岭,爬冰卧雪 ,无论吃多少苦 ,受多大罪,从不叫苦叫累,也从不掉队。

不过 ,王新兰确实太小了,爬雪山,她是靠拉着马尾巴才攀上去的;过草地 ,她有些时候也不得不趴在红军大哥哥的肩膀上 。尽管这样,王新兰只要有机会,就会立在风口 、站在路边。

为战友们送歌献舞 ,加油鼓劲。小红军王新兰愣是用稚嫩的双脚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随同大部队胜利到达陕北 。

3、巧送周副主席担架过河

1935年8月,周恩来不幸得了伤寒 ,病得很重。离开毛儿盖准备过草地时,毛泽东非常着急,一再嘱咐彭德怀:“周副主席不能再骑马了 ,要组织力量抬着他顺利过草地 ,不能有半点闪失。”

不料出了草地,一条水流湍急的班佑河挡住了去路,如何将周副主席担架抬过河 ,成了难题……红一军(原一军团)作为右路军前卫,在前面开路,彭德怀率红三军(原三军团)负责殿后 。

周恩来躺在担架上随红三军行动。经过千难万险 ,终于走出茫茫大草地,来到一个叫班佑的地方。彭德怀命令部队渡过班佑河,等待与左路军会合 ,然后继续北上 。

这天,红三军第11团过班佑河的时候,周恩来的担架也跟了上来 。这时部队突然停了下来。“怎么回事儿? ”团政委王平问道。“班佑河河水暴涨 ,不好过河!”侦察员报告 。

“走,到河边看看!”王平来到河边,看到班佑河河面虽然不是很宽 ,但正涨着洪水 ,水流很急,给部队过河增加了难度。当地向导介绍,班佑河上原先有一座木桥 ,因为雨大风急。

加上木桥年久失修,被洪水拦腰冲成了两截 。红军没有木材,桥架不起来。王平想试试水深 ,弯腰抬起一块大石头,铆足劲往河里一扔,只听“嗵 ”的一声 ,眨眼功夫,石头就没了踪影。

他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又让侦察员找来一根竹竿 ,系上一块石头,再往水里扔 。竹竿虽随水而漂,但也基本测出了水的流速。这下王平心里有底了。

“政委 ,情况怎么样?能过吗?”团长邓国清从后面走上来焦急地问 。“部队过河问题不大 ,关键是如何把担架上的周副主席抬过河!”王平显得心情有些沉重。

这可把邓团长给难住了。怎么办?王平揭开盖在周副主席身上的军毯,只见他双眼紧闭,面容清瘦 ,加上一脸的大胡子,比长征前瘦了许多,作为老部下的王平心疼极了 。

见周副主席病情未见好转 ,王平焦急地把医生叫过来,问道:“你是怎么搞的,周副主席怎么现在还没苏醒? ”医生说:“一路都未找到治伤寒的药 ,实在没有办法!”

王平恨不得自己变成华佗,马上把周副主席的病治好 。邓团长见王政委急得不行,赶忙拉了拉他的袖子 ,小声说道:“周副主席病得这样重,我们得赶快想办法,安全地把他护送过河。”

王平这时也冷静下来 ,他把参谋长、政治处主任等领导找来 ,研究渡河方案。大家七嘴八舌,纷纷献计献策,但谁也没有十分把握 。“有了! ”王平一拍大腿。

兴奋地站起来对大家说:“三国时曹操的部队不识水性 ,把战船连在一起,虽处江河如履平地,我看现在可以学一学。 ”“怎么个学法?”大家以期待的目光看着王平 ,等待他的下文 。

“因为马高大,河水淹不了,邓团长和我的马并排联起来 ,把周副主席的担架平放在马背上,用绑腿固定好,就像浮桥一样 ,可以把周副主席平稳送过河。”

“好,这个办法好!老王,只有你这个‘三国迷’才有如此锦囊妙计呀! ”邓团长高兴得狠狠拍了王平一巴掌。“先别给我戴高帽子 ,再来合计合计 ,看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王平提醒邓团长。

“为保证万无一失,安排10个水性好的战士,保护周副主席 ,待战马靠岸时,再由两个战士接住担架,把周副主席抬上去。”邓团长一边抽着自己卷的叶子烟 ,一边用树枝在地上比划着 。

商量妥当,邓团长下令渡河。10名身高体壮水性好的战士拉着绑腿下了河。由于水流太急,两匹马死活不往前走 ,急得大家又推又拉 。待马下到河里,大家把周副主席的担架抬上去 。

用绑腿固定好,一步一步往中间走。王平一直守护在周副主席身边。尽管他个子很高 ,水依然淹到了嘴巴,只露半个头出来 。走到河心,水越来越急 ,王平的脚不时绊在河底的石头上。

一阵阵疼痛袭来。马不停地打着趔趄 ,王平一只手紧紧抓住周副主席的手,一只手紧紧扶住担架,尽力不让担架摇晃 。忽然 ,邓团长的马被石头一绊,差点沉下去。

几名战士赶紧过来,将马控制住。经过艰辛努力 ,终于把周副主席的担架抬到彼岸 。重病中的周副主席终于随大部队过河了,全团官兵比打了一场胜仗还高兴。

这消息随着机要员发出的电波,很快传给了毛泽东。毛泽东赞扬说:“我就知道王大个子办法多 ,把恩来交给他我放心! ”

4 、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 。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 ,渡口有川军第24军第5旅第7团1个营筑堡防守。

当晚,红1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1营冒雨分三路隐蔽接近安顺场 ,突然发起攻击 ,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

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 。25日晨 ,刘伯承 、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 。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

7时强渡开始 ,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 ,在激流中前进 。

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 ,正中川军。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 ,控制了渡口。

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 ,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 。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政府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5、任弼时三过草地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最长 ,三过草地,第一次过草地时,我的右脚便被反动军队布下的竹签阵穿透了”。那是一次夜间急行军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

任老带着一支十几人的队伍迅速向阿坝前行。任老走在最前面,他小心地穿过反动军队布下的铁丝网 ,突然脚心一阵剧痛,落在地上再也迈不动步子。

战友提来马灯一看,一根近0.1米长的竹签穿过了他的右脚脚掌 ,脚背上还露出长长一截 。受伤只是一瞬间,此后几个月任老被伤脚折腾苦了。队伍连续行军,根本没有机会停下来养伤。

伤口化脓了 ,战友便将纱布裁成窄长的细条 ,蘸了水穿过伤洞,来回扯动,清除里面的脓血和息肉 。每拉扯一下 ,都伴随了钻心的疼痛,但有什么办法 。

那是缺医少药环境中遏制进一步感染的惟一办法。 和平年代现在的年轻人谁还能忍受这样的痛苦呢?”讲到这里,任老喃喃地说。

二过草地 ,鬼门关口拣回性命,第二次过草地更险,任老一只脚迈进了鬼门关 。1935年下半年 ,任老时任红四方面军总部教导团一连指导员。大军从阿坝向绥靖方向进发。

来到黑水河时,便桥已被毁掉,南岸则被土匪占领 。为保证主力部队过河 ,任老和另外30名干部战士趁黑夜泅水渡河。时值隆冬,水流湍急,冰冷刺骨 ,成功游到对岸的只有8名。

接下来就是一次令南岸敌军魂飞魄散的突袭 ,大部分敌军在睡梦中被击毙,8人很快便占领了桥头堡,大部队顺利地搭起了便桥 。

任老却因此染上了重伤寒 ,红军缺医少药,食物的供应已经断绝,他的病一步步恶化 ,常常昏迷不醒,战友们便抬着他行军。20天后,部队走出草地 ,来到绥靖。

此时任老长时间休克,战友们都误以为他已经死了,便把他放在了绥靖滩石崖下的山洞里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 ,他苏醒过来,挣扎着爬向河边喝水,十几米的距离 ,任老竟爬了两三个小时。

当地居民郝老汉发现后将他救回了家。 郝老汉对待他就像亲生儿子一样 ,每天熬小米粥一口一口喂他 。老汉膝下只有一个女儿,便想收他为儿子 。

但任老却一心想要回到队伍上,他每天搬小板凳坐在大门口 ,希望看到队伍上的同志。两个月后,任老的病基本痊愈了,他挥泪告别了郝老汉老两口 ,找到了在该地区活动的金川省委。

重回革命队伍 。经历这一次起死回生时,任老还不满18岁。1936年7月,任老的病全好了 ,就在此时,队伍又从绥靖出师北上。任老带着七八名比他还年轻的战士在草原上行军 。

一天夜里,一位小战士问任老 ,“科长,将来会是什么样子的? ”“人人都生活得很幸福,不缺衣少食。”“那能实现吗?”“肯定能 ”。

顺序依次为过雪山、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红军过草地 。

1 、过雪山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天 ,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在中革军委博古等***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屡败,中国工农红军根据地苏区日益缩小 ,形势日趋严重。

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 、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 ,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 、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红军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 。一开始见到雪山 ,觉得非常壮观。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 ,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 。夹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 。他们告诉红军 ,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夹金山。

总之 ,夹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山。鸟儿都飞不过去,人最好是别靠近它,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 。

到了夹金山的跟前 ,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数月行军,粮食不足 ,人也筋疲力尽 。

爬雪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和雪的世界。风雪刺得红军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 ,人们在冰上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 ,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 。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 ,总兵力达10万余人 ,士气高昂。

但张国焘却以种种借口延误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向中央索取更多权力。为维护红军的团结,党中央于7月18日发出通知 ,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随后又对红军序列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

2、四渡赤水

时间在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在毛泽东主席、周 、朱等指挥下 ,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 ,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 ,转战川贵滇三省 ,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 ,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

3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 。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 ,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 ,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 。他们二话不说,翻山越岭180里 ,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 。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 ,不以为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 ,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 ,动员了36名艄公 。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口 ,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 ,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 。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

1935年5月6日 ,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1935年5月9日在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 。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 ,无影无踪地走了,体现出了将士们的机智与勇敢 。

4、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 ,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 ,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

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 ,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 。

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5、红军过草地

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过草地。行军队左右两路 ,平行前进 。右路军由毛泽东 、周恩来、徐向前等率领,自四川毛儿盖出发,进入草地。

经过7天的艰苦努力 ,右路军到达草地尽头的班佑地区。左翼为林彪的红一方面军,先行;继后是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学生等 。右翼为徐向前 、陈昌浩率领的红三十军和红四军。彭德怀率红三军团垫后,走左翼行军路线。

红军过草地之艰难 ,是后人难以感受到的 。首先是行难。茫茫草地 ,一望无涯,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 ,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 。

或者拄着棍子探深浅,几个人搀扶着走 。这样,一天下来 ,精疲力竭。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

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 ,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 。当年的红军,往往是一个人陷进去后,另一个人伸手去拉 ,用力过猛也会被带着陷进去。

后来有了经验才知道,要慢慢移动身子才能上得来,或者将绑腿带缠在被陷进同志的腰间才能拉得上来。那个泥水不仅不能饮用 ,而且破了皮的腿脚泡过 ,还会红肿甚至溃烂,一下子很难好 。

二怕下雨。草甸本来就难走,天下着雨 ,脚底下更软、更滑,稍不慎就摔倒,掉进泥沼里去。三怕过河 。草地上有不少河 ,有的水浅好过一点,有的河宽流急很难过,如果遇着下雨更难了。

身体虚弱 ,挨冻受饿,禁不住冰冷的河水刺激。几乎每过一条河,即使是一米深的小河 ,都有战士倒下 。

黄克诚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有一次,部队正在淌水过河,突降暴雨 ,河水猛涨 ,激流滚滚,尚在河中的人不少被大水冲走吞没。就这样,数不清的红军战士陈尸草地。

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 ,红军官兵怀着共同的革命理想,保持着严明的优良纪律和乐观的革命精神,发扬了令人感动的阶级友爱 ,没有垮掉,没有散掉,同甘共苦 ,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战胜了自然界的困难,终于在死神的威胁下夺路而出 。

百度百科——长征

关于“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战役?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1)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寒梅的头像
    寒梅 2025年09月07日

    我是乐信号的签约作者“寒梅”

  • 寒梅
    寒梅 2025年09月0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战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战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红...

  • 寒梅
    用户090707 2025年09月07日

    文章不错《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战役?》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乐信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