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株洲的地理环境”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株洲的地理环境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株洲是“十字型”国家级铁路枢纽,和郑州并称“北郑南株 ”。市域内主要有株洲站(京广线客货运输特等站)、醴陵站(浙赣线客运二等站) 、株洲北站(京广线货运、编组特等站)、株洲西站(京广高铁客运站一等站) 、醴陵东站(沪昆客运专线)、长株潭城际铁路株洲站(建设中) 。2014年7月1日建成通车的吉衡铁路在株洲南3县设有攸县南站、茶陵南站 、炎陵站3个客运站
株洲有“火车拖来的城市”之称,是中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京广、沪昆2大铁路干线在这里十字交汇 ,株洲站是中国客货运输特等站之一,平均每3分钟接发列车一次,日接发车达230趟之多。株洲北站是全国最重要的12个路网性编组站之一 ,同时也为特等站(原双向三级七场),日均办理车17000辆,解编12000辆 ,株洲为铁路双特等站城市 。
湖南“3+5”城市群城际铁路中,株洲也成为其枢纽。规划中,株洲北通长沙、岳阳 ,西至湘潭 、娄底,东往醴陵,南达衡阳,四个方向都衔接着重要城市。其中 ,已开工建设的长株潭城际铁路在株洲设白马垅、时代、云龙 、新株洲、七斗冲五个火车站 。2016年12月通车后,株洲市中心坐城际列车到长沙市中心仅仅只需要25分钟。 株洲公路四通八达,106国道、320国道、211省道 、京港澳高速公路(G4)、长株高速公路(S21)、沪昆高速公路(G60) 、泉南高速公路(G72)、衡炎高速公路、岳汝高速及规划中的京港澳高速复线 、沪昆高速复线和连接闽南、赣南、湘南的“三南 ”公路都在境内穿过 ,全长41.629公里的长株高速公路使得株洲和省会长沙距离更近。
株洲市内已有7座大桥横跨湘江 。株洲将形成”三环七射“的道路格局。现已有株洲大桥 、石峰大桥、株洲湘江三桥(建宁大桥)、株洲湘江四桥(天元大桥) 、株洲湘江五桥(芦淞大桥)2012年,株洲启动湘江六桥(枫溪大桥)的建设。2013年,株洲启动湘江七桥建设 ,用于拉通株洲县与京珠高速的联系 。 株洲北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仅37公里,经长株高速公路25分钟可以到达。
此外,正在建设株洲通用机场 ,位于株洲市东南部的芦淞区五里墩乡境内。一期工程按运12飞机使用要求进行设计,可以起降最大起飞重量5500公斤以下的各型通用飞机、直升机,飞行区等级为1B ,按昼间目视飞行要求建设,跑道长度为800米,宽30米。通用航空机场是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而使用的机场 。包括可供飞机和直升机起飞、降落、滑行 、停放的场地和有关的地面保障设施。 《株洲市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规划》经株洲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原则审议通过。根据该规划,株洲未来将建设4条地铁线路 。2018年将开始修建4条地铁线路 ,4条地铁线呈风车放射状,共108.6千米。其中1、2号线为主骨架,3、4号线为远景预留线。1号线起于京广高铁株洲西站 、止于华强 ,全长32.7公里,横向贯通株洲城 。2号线起于清水塘、止于渌口镇,全长30.9公里 ,纵向贯通株洲城。3号线起于白马垄站,止于航空城,全长32.8公里。4号线起于金山新城 ,止于欧洲大道,全长29.4公里 。
国家统计局2007年第131期《研究参考资料》发布的2006年中国城市综合实力评价显示,株洲城市综合实力进入全国60强 ,在全国286个城市中排名第56位,比2002年前进了16位。评价还显示,除直辖市和31个省会城市外,株洲城市综合实力在全国非省会城市中位居第33位 ,在中部六省非省会城市中,株洲城市综合实力居第一位。 2010年,株洲市委会议宣布株洲市综合竞争力在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继续保持第一 ,稳居全省第二 。 2012年,湖南日报作“中部非省会城市综合实力第1 株洲转型跨越”专题报道。
2013全年实现GDP1960亿元,增长10.5%;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35.6亿元 ,增长10.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增长30%;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9亿元,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663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398元,分别增长10.6%和13%。2013年新型工业化强力推进。不断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继续保持全省先进行列 。优势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轨道交通产业产值增长13.5%,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增长17.5%。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5项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列入国家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第九次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 。园区实力进一步提升 ,建成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增长18.5%。非公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11.5% ,占GDP比重达到57%,连续三年获评全省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考核一等奖。建筑业实现总产值410亿元,增长23.5% 。
2013年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着力发展规模农业 ,农业增加值增长3%,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到1023家,集体土地流转率提高到36% ,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8%,城镇蔬菜新扩基地1万余亩。着力发展加工农业,省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21家,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增长16% 。竹木加工 、花卉、油茶产业化步伐加快。着力发展科技农业 ,水稻机械化水平达到66.4%。着力发展品牌农业,新增省著名商标、市级以上品牌53个,麻鸭 、白鹅、黄牛等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效应不断扩大 。县域经济持续壮大。坚持分类指导 ,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县域综合实力。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县域经济总量达到989亿元 ,增长10.6%,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到50.5%。 21世纪以来,株洲市农业产出效益稳步提高 ,2000年至2011年,农业产值翻了一番;规模化生产发展迅速,区域化生产基本形成 ,产业化发展强劲,养殖业向标准化规模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取得显著成效,新品种种植和新技术推广应用面积提高,农民科技应用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物质装备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增加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提高,耕地保护得到加强、质量得到提升;农业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支持保障环境逐步完善 。
到了2012年 ,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1.2亿元,增长3.9%。其中,农业94.7亿元 ,增长3.5%;林业15.9亿元,增长4.3%;牧业81.4亿元,增长4.8%;渔业7.7亿元 ,增长3.1%。2012年粮食产量180.7万吨,增长1.2%;水果产量24.3万吨,增长8.9% 。出栏生猪437.9万头 ,出栏牛羊58.7万头,家禽出笼2105.2万羽,水产品7.9万吨。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77.6万千瓦,增长6.8%。2012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1万处 ,增长4%,投入资金8亿元,增长24.6%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 ,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0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00公顷。
株洲的工业始于20世纪30年代。有识之士看到株洲的交通优势和区域优势,雄心勃勃 ,想打造一个“株洲工业区 ” 。1935年,“株洲机厂”筹备处成立,它是株洲田心机厂的前身 ,是株洲现代工业的先声。之后,株洲兵工厂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五”期间,株洲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 ,国家将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的4项安排在株洲建设,即株洲硬质合金厂 、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株洲电厂、株洲洗煤厂 。“二五 ”时期又安排兴建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厂 、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车辆厂等20多个中央、省属企业。1958年前后,围绕大厂办小厂,围绕全民办集体 ,株洲掀起大办工厂的热潮,100多家市属企业应运而生,200多家区街企业蓬勃兴起 ,从而奠定了株洲作为新中国的江南工业重镇的基础。株洲是在电力机车领域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工业城市。在60年的历程中,株洲在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曾创造了第一台航空发动机 、第一枚空空导弹、第一台电力机车、第一块硬质合金等100多个第一 。
株洲形成了以冶金 、机械、化工、新材料 、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和陶瓷等产业为支柱 ,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制造工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工业体系。
2012年工业增加值951.9亿元 ,增长13.4%,工业化率为54.1%。规模工业增加值767.7亿元,增长14.6% 。从经济类型上看 ,国有企业增长5.4%,股份制企业增长15.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8.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17.7%。从全市规模工业六大支柱产业上看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医药食品加工制造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16.1亿元、116.4亿元、38.3亿元和11.1亿元,分别增长15.7%、19.7% 、17.2%和22.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58.2亿元和48.9亿元,分别增长11%、11.1%。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242.2%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92.8亿元,增长15.6%;实现利税178.2万元,增长21%;实现利润85.5亿元 ,增长20.5% 。企业亏损面为6.3%,增长0.1个百分点。全市“5115”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74.6亿元,增长14% ,占全市规模工业的33.7%。 全市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13.8亿元,增长21.9%;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2.2%,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其中 ,地方收入135.4亿元,增长24%,占比63.3%;上划中央收入64.4亿元,增长18% ,占比30.1%;上划省级收入14亿元,增长20.9%。全市税收收入149.9亿元,增长21.8% ,其中增值税10.9亿元,增长17.9%;营业税20.7亿元,增长 24.7%;企业所得税5.4亿元 ,增长23.8%;个人所得税2.5亿元,增长2.2%。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70.1%,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 。全市财政总支出279.4亿元 ,增长7.7%;一般预算支出22.8亿元,增长18.7%。
截至2012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588.8亿元 ,增长17.1%,同比净增232.2亿元,其中城乡储蓄余额为942.5亿元,增长18.4% ,净增146.4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812.4亿元,增长19.5%,净增132.4亿元 ,其中,中长期贷款总额483.7亿元,增长25% ,净增96.7亿元;短期贷款余额310.7亿元,增长12.2%。全市存贷比为51.1%,提高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为3.2% ,下降1.6个百分点 。
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证券公司营业部11家,总数居全省第二位 ,证券交易额为841.3亿元,下降17.3%;新开户数11966户,同比减少14188户。全年新增直接融资85.8亿元,增长30%;截至2012年底 ,全市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868.6亿元。
截至2012年底,全市保险机构有40家,其中 ,人寿险公司19家,财产险公司19家,保险行业协会1家 ,中介保险公司1家 。各项保费收入31.8亿元,增长12%,其中财产保险收入9.6亿元 ,增长14.7%;人身保险收入22.3亿元,增长10.9%。各项赔款和给付额9.4亿元,增长28.2% ,其中财产保险赔付额4.9亿元,增长26.6%;寿险赔付4.4亿元,增长30.1%。保险赔付比为29.6%,其中财产保险赔付比为15.7% ,寿险赔付比为13.7% 。 明清年间,江西商人在株洲修建宁码头,株洲商业得到发展。木材、茶叶 、稻米、肉、蛋 、瓷器、鞭炮、夏布 、土纸等贸易居湘潭集镇商业之首。清末民(国)初 ,随着粤汉、株萍铁路的修筑与湘江联网形成水陆交通优势 。株洲镇居民达3万余户,且大都居住于解放街、建宁街一带。民国14年,中共地下党员彭松林与友人合资在株洲建宁街开设米店。次年 ,发动成立株洲商民协会,并出任执行委员长,组建了粮食 、南货、棉布、百货、缝纫 、五金、园林、理发等16个同业公会 。民国33年 ,日军进犯株洲,大部分房屋被毁。日本投降后,镇区居民大多在原址重建家园 ,至1949年,大部分民宅均得以恢复,房屋结构 大部分是木架蔑织墙体,杉皮或小青瓦屋面。
株洲是“商业之都” ,芦淞区小商品市场和服装鞋帽市场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联盟、中国商业联合会等权威组织授予“中国服装商贸名城 ”、“全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 、“中国品牌市场”等业界荣誉称号,规模为中国十大服装市场第二名。 株洲中心商圈 ,被媒体誉为“三湘第一商圈”,是湖南最大、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大 、人流最密集的大型商圈,主要由北部的中心广场商圈与南部的火车站芦淞市场群组成 。中心广场为株洲城市核心 ,由东西向主干道新华西路和南北向主干道建设路汇合而成。创立于1958年的株洲百货大楼坐拥中央。年交易额500亿元的芦淞市场群商品丰富,已经是国家级3A景点 。
株洲主要的传统商业街有建设南路、钟鼓岭步行街、新华西路 、人民南路步行街、徐家桥步行街。主要大型商圈有火车站芦淞市场群、中心广场、长江广场 、红旗广场、文化路口等。株洲商贸正在形成批发和零售并驾齐驱的格局 。
2018年株洲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精神解读
名词解释:
1.企业成长“十百千 ”工程:从2014年开始,到2020年 ,培育1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10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 、100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1亿元的企业。
2.中国动力谷:发挥轨道交通、中小型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优势,通过创新驱动 、产业集聚,打造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汽车三大千亿产业集群。
3.IGBT:即“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主要应用于船舶 、高压电网、轨道交通等大功率电力驱动设备中 。IGBT芯片技术是电力电子行业中的“心脏”和“大脑 ”,控制并提供大功率的电力设备电能变换,可有效提升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4.十一连丰:从2004年到2014年,连续十一年粮食丰收 ,粮食产量稳定在184万吨。
5.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绿色食品认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
6.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 ,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7.三供一业:企业生产、生活中的供水、供电 、供气和物业管理。
8.国家“三大战略”:2014年12月11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重点实施的“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
9.一带一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 。
10.两供两治:供水 、供气和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
11.三个基本行动:2013—2015年,基本关停淘汰立窑水泥等6类行业的污染企业和土法炼焦窑;基本拆除城区烟囱 ,禁止新建燃煤锅炉;基本解决株洲市城区湘江污水直排问题,实现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达到一级A标。
12.“五小 ”水利工程:即小水库、小山塘 、小机埠、小渠道、小河坝 。
13.一轴一带:即株醴城镇发展轴,湘江城镇发展带。
14.定制公交:也称商务班车,是从小区到单位 ,从单位到小区的一站直达式班车。
15.“四型”政府:服务型政府 、效能型政府、法治型政府、廉洁型政府 。
16.三严三实:严以修身 、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17.三个率先: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建成全国两型社会示范区 ,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18.四大攻坚战:产业振兴攻坚战 、县域崛起攻坚战、城镇扩容提质攻坚战、两型示范攻坚战 。
19.三证合一:企业设立登记时,把需要依次办理的工商营业执照 、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合并到一起办理,实行“一窗受理 ,一表填报,并联审批,统一发证”。
20.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 。
21.五城四基地:“五城 ”即轨道科技城、航空城 、汽车城、服饰城、陶瓷城 ,“四基地”即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基地 、新能源产业基地、中药现代化和健康食品产业基地、信息产业基地。
22.自主创新示范区“6+4”政策:“6”即向全国推广实施的6项先行先试政策,包括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试点政策 、鼓励创新创业税收试点政策、股权激励试点政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试点政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试点政策 、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建设。“4 ”即向所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广实施的4项先行先试政策,包括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有限合伙制创投企业法人合伙人所得税试点政策、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试点政策 、企业转增股本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
23.万名人才计划:从2014年开始,用5年时间 ,主要在科技创新、重点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引进 、培养1万名促进经济转型、推动产业进步、带动行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万名人才计划包括领军人才计划 、重点产业人才计划、公共服务人才计划和蓝领精英人才计划。
24.园区“五个一批”:储备一批配套到位的工业土地、引进一批企业 、开工一批项目、建设一批标准厂房、做大一批投融资公司。
25.工业地产:以产业为依托,以地产为载体 ,以工业楼宇、工业厂房 、高新技术研究与发展用房为主要开发对象,按照国家通用标准及行业规范要求统一设计、建设,集投资、开发 、经营管理和服务等为一体的工业物业 。
26.创新创业园区“146”工程:2015—2016年 ,重点建设10个创新创业园区,建成4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引进600家企业入园。
27.流通产业“1511 ”培育工程:从2015年开始 ,到2020年,培育1个年销售过1000亿元的城市商圈即中心广场商圈,5家年销售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 ,10家年销售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100家年销售过亿元的重点流通企业。
28.农业产业升级“十百千”3年行动计划:即“十企百社千户”计划,重点扶持10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0家农民合作社(含农机合作社50家)、1000户家庭农场 。
29.“种三产四 ”丰产工程:由袁隆平院士指导实施,推广超级稻种植示范项目 ,用三亩地产出现有四亩地的粮食,目前在醴陵 、攸县、株洲县、茶陵四县市开展示范工作。
30.一核三轴三带:“一核”即株醴都市区,“三轴”即株醴城镇发展轴 、湘江城镇发展轴、长株炎城镇发展轴 ,“三带 ”即潭株醴城镇带、衡攸萍城镇带 、衡茶吉城镇带。
31.“1349”城镇发展分区:1个都市发展片区、3个县城融合发展片区、4个城镇簇群发展片区、9个城乡统筹片区 。
32.一体三极:“一体”即主城区,“三极 ”即云龙新城 、东部新城和南部新区。
33.一江两水:即湘江,洣水、渌水。
34.五位一体、四化同步:“五位一体”即县城建设 、工业园区、民营经济、新农村建设 、扶贫攻坚同步安排 ,同步部署,一体推进 。“四化同步”即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 、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35.“213”示范工程:2个美丽乡村综合示范点 ,10个新农村示范片,3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36.一江四港:即湘江,枫溪港 、建宁港、白石港、霞湾港。
株洲市2015年“五个十 ”重大项目计划
一、十大基础设施项目(10个)
1.湘江河东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
2.长株潭城际铁路株洲段 、站场及铁东路核心段建设工程
3.湘江大道(S210株洲市王家坪至朱亭)
4.城市交通堵点畅通工程
5.莲株公路改扩建工程
6.湘江六桥、七桥建设工程
7.中环大道贯通工程
8.醴炎长输管道燃气工程
9.株洲通用机场
10.服饰大道
二、十大农业产业化项目(10个)
1.株洲市高标准农田建设
2.中华茶祖文化产业园
3.花卉苗木产业园
4.无患子产业化
5.攸县桑草猪养殖
6.茶陵黄牛产业化
7.龙华农牧扩建
8.中联天地高产油茶林
9.炎陵特色水果基地
10.神农林下中药材基地
三 、十大工业项目(10个)
1.轨道交通科技城
2.新马汽车产业园
3.南车株机整机扩容、新品研发及产业化工程
4.南车株所核心部件及新材料产业化工程
5.高性能超细硬质合金生产线技术改造(株硬精密工具产业园)
6.旗滨玻璃生产扩能
7.创新创业园区“146”工程
8.煤电一体化
9.攸茶炎风电场建设
10.信息产业园微软创新中心、大汉惠普软件(湖南)产业园
四 、十大服务业项目(10个)
1.城铁株洲站综合体
2.湖南(株洲)职业教育科技园
3.云峰湖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
4.南车株洲物流基地
5.大美新芦淞商贸物流园
6.株洲服饰电商产业园
7.汽车博览园
8.湖南移动数据中心
9.炎陵炎帝文化旅游综合开发
10.攸州义乌国际商贸城
五、十大重点改革(10个)
1.政府机构改革
2.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3.商事制度改革
4.国资国企改革
5.投融资体制改革
6.财税体制改革
7.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8.金融体制改革
9.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
10.公立医院改革
关于“株洲的地理环境”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乐信号的签约作者“旗云飞”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株洲的地理环境”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株洲的地理环境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株洲是“十字型”国家...
文章不错《株洲的地理环境》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