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过冬的小型鸟类

网上有关“在东北过冬的小型鸟类”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在东北过冬的小型鸟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灰椋(liáng)鸟

别名杜丽雀、高梁头 、假画眉 、竹雀、管连子等属雀形目,椋鸟科 。体长约230-240毫米 ,通体主要为灰褐色,头部上黑而两侧白,尾部亦白色 ,嘴和脚为橙色 。

灰椋鸟分布在我国黑龙江、吉林等省的东北部和东南部,越冬或迁徙经过河南 、河北等地。

灰椋鸟栖于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开阔平原地带。性喜成群,常在草甸、河谷、农田等潮湿地上觅食 ,休憩于电线和树枝上 。

灰椋鸟以昆虫为食,如蚂蚁 、蝗虫、金龟子,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

灰椋鸟在我国较为常见 ,种群数量丰富,由于其嗜吃昆虫,在抑制害虫发生 ,保护植物方面具有很大意义。目前已被一些省区列为地方重点保护鸟类 。

灰椋鸟

繁殖在4—6月间。巢以杂草、残羽等筑成 ,相当粗糙,而置于树洞中,距地面约3—10米。卵每产3一5枚 ,呈淡蓝或玉蓝色,有时更微缀以褐色斑 。

1 、鸟的选择 灰椋鸟虽与八哥、鹩哥同属一个科,而且分布很广 ,但因羽色晦暗、其貌不扬,故饲养的人相对较少。灰椋鸟雌雄羽色相似,但雌鸟较苍淡而多褐色 ,而且无辉亮,下体转为淡褐色,胸部褐色特浓 ,而杂以褐白色纵纹。

2 、笼的特点 灰椋鸟体型较八哥小,为观赏饲养单只雄鸟可用八哥笼或画眉笼 。为了繁殖,须成对饲养在较大的笼中 ,可自制仅前面和下面为铁丝网 ,其余各面封闭的,大小为100×80×100厘米的繁殖笼。笼的后上方安树洞或暗箱巢(12×13×22厘米)。

3、饲料和喂法 灰椋鸟为杂食性鸟 。可以鸡蛋米(或雏鸡料搓熟鸡蛋)为常备饲料,经常保持清洁、光足 ,每天或隔日喂一次软料,用肉沫 、水果或菜沫拌雏鸡料面(或玉米面),并经常给少量昆虫幼虫及蛹 。

若从树洞中掏到幼鸟 ,可把肉沫 、熟鸡蛋黄、玉米面(或鸡料面)按5:2:3的比例混匀后喂给。若需填喂,可加水调和,捻成两头尖的食团。

4、管理和调教 跟八哥 、鹩哥相比 ,灰椋鸟比较容易饲养,而且较耐寒 。日常管理,除保持粒料经常有外 ,每隔日喂一次软料,洗刷水罐并换新鲜饮水。每周彻底清洗一次鸟笼、栖杠及食、水罐。冬季大的笼舍饲养条件下,无须特别保温 ,就能生活得很好 ,但若是小笼单只饲养,还是移至室内为宜 。

据了解,灰椋鸟在笼舍饲养条件下曾达到产卵 ,但未能繁殖成功。家庭笼养,只要成对 、管理仔细,是很有希望的。

《灰椋鸟》知识:好群居的灰椋鸟

一队队、一群群 ,少则几十只组成一群,多则成千上万排成百米长队,或围成巨大的栯圆 ,一批批快速掠过天空 。它们忽而冲高飞天,忽而低空盘旋,忽而边飞边唱 ,相互应和,忽而隐入丛林,跳跃枝头 ,呼朋唤友 ,百鸟齐鸣。这便是灰椋鸟那快乐的身影。

灰椋鸟,还有两个名字:“高粱头 ”、“竹雀 ” 。

灰椋鸟并不是全身灰色,只因它在天空飞得太快 ,难以看清,所以,才给这它起了这样的“灰”名字。如果我们能仔细观察静止的灰椋鸟 ,就能看清它的真正样子。

灰椋鸟羽毛的主要颜色是灰褐色,其中,尾巴和头两侧长有白色羽毛 ,头顶长有黑色羽毛,像人的黑发 。灰椋鸟的嘴和脚是橙红色的,在灰色的羽毛衬托下 ,显得格外醒目 。灰椋鸟的体型较小,身体呈流线性,双翅有力 ,飞行速度很快。它们喜好群居 ,同吃 、同住、同飞,很少单独活动。这样能较好地防备猛禽的袭击,又方便繁殖后代 。

灰椋鸟在4~6月间生养小鸟。它们先用杂草和羽毛在空心树洞里搭一个巢 ,然后雌鸟产下3~5枚卵,进行孵化。小鸟出生后,由父母轮流喂食 ,一直到鸟宝宝长大,学会自己觅食 。

灰椋鸟是益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们冬天吃野生果实的种子 ,春、夏 、秋三季吃金龟甲、象甲、柳大叶蜂 、天社蛾等害虫。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

在每年的冬季,灰椋鸟会从北方飞来江苏,在1984年3月 ,就有10 多万只灰椋鸟来到射阳林区过冬。江苏是灰椋鸟的第二故乡,每年,我们都可以看见活泼可爱的灰椋鸟。

灰椋鸟 White-cheeked Starling 雀形目 > 椋鸟科 > 椋鸟属 PASSERIFORMES > Sturnidae > Sturnus cineraceus 别名:杜丽雀 、高梁头、假画眉、竹雀 、管连子 。属雀形目 ,椋鸟科。繁殖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华北 、青海及山东一带;越冬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分布范围:西伯利亚、中国、日本 、越南北部及缅甸北部、菲律宾 。 灰椋鸟体长约21厘米 。通体主要为灰褐色 ,头部上黑而两侧白,尾部亦白色。嘴和脚橙红色。幼鸟上体褐色沾棕 。

灰椋鸟:鸟类的一种,性喜群飞,食种子和昆虫,有的椋鸟善于模仿各种声音,包括其他的鸟叫声几人类的语言

保护级别: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特征:全长230~240㎜。雄鸟头 、颈、胸黑色,并杂以白纹 ,颊至耳羽处白色条纹更多,各羽呈矛状。上体褐灰,尾上覆羽白色 ,形成鲜明的横带 。翅黑褐色,内侧飞羽具白缘。腹部为白色。雌鸟羽毛沾褐色,缺少辉亮光泽

习性:栖息于海拔800米以下的阔叶林内地 。杂食性 ,以昆虫为主。

一队队、一群群,少则几十只组成一群,多则成千上万排成百米长队 ,或围成巨大的栯圆,一批批快速掠过天空。它们忽而冲高飞天,忽而低空盘旋 ,忽而边飞边唱 ,相互应和,忽而隐入丛林,跳跃枝头 ,呼朋唤友,百鸟齐鸣 。这便是灰椋鸟那快乐的身影。

灰椋鸟羽毛的主要颜色是灰褐色,其中 ,尾巴和头两侧长有白色羽毛,头顶长有黑色羽毛,像人的黑发。灰椋鸟的嘴和脚是橙红色的 ,在灰色的羽毛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 。灰椋鸟的体型较小,身体呈流线性 ,双翅有力,飞行速度很快 。它们喜好群居,同吃 、同住 、同飞 ,很少单独活动。这样能较好地防备猛禽的袭击 ,又方便繁殖后代。

伴随着西下的夕阳,数十万只“灰椋鸟”回归树林,喳喳的鸟叫声成为暮色中幽静小村的一曲曲催眠曲 ,这是近来出现在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洋桥枫盛苗圃的一道景观 。

据《三秦都市报》报道:据苗圃负责人郝先生介绍,外地飞来的鸟儿飞到园子里栖息后,第二天早晨6时左右又同时在天空中盘旋几圈后飞往别处 ,晚上再回来,一个月来天天如此。

枫盛苗圃有200亩地,种有栾树、合欢等百余种树 ,形成了一个人工“大森林 ”。加之此地东邻长安八大河之一的(橘字去木旁换三点水)河,西靠神禾塬,南邻翠华山 ,东邻少陵塬 。天然的地理位置使这里形成一个小型“盆地”,再加上周围近3000多亩的园林已绿化,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得到了鸟类的青睐。

灰椋鸟体长约21厘米。通体主要为灰褐色 ,头部上黑而两侧白 ,尾部亦白色 。嘴和脚橙红色。幼鸟上体褐色沾棕,头和颈的两侧白而缀以褐色细点。

俗名:高粱头

别名:高粱头、竹雀 、假画眉、哈拉燕

命名人:Temminck

生活习性:繁殖于东北,冬迁南方 ,兼吃野果、种子及昆虫,巢于树洞中 。

分布:全国大部分省区

目的描述:大部为小型种类,体型最小者为啄花鸟科种类 ,体型较大者均为鸦科种类。嘴形多样,一般小而强,呈圆锥形 ,食虫种类嘴多长而直,有的细而曲(太平鸟)或宽而平(燕 、鹟类等)。颈部较短,翅长短适中 ,具9-10枚初级飞羽,尾羽多为12枚,少数为10枚或14枚 。脚短强 ,适于树栖 ,不具蹼,4趾,离趾型(阔嘴鸟科前趾基部合并) ,在同一平面上,中趾和后趾几等长,跗跖前面多具盾状鳞(阔嘴鸟科多数为卷状鳞) ,后面平滑成棱状(百灵科具盾状鳞) 。

科的描述:嘴形直而尖,嘴形平滑或仅上嘴先端具缺刻,鼻孔裸露或为垂羽所盖。具10枚初级飞羽 ,第一枚特短。平尾,尾羽12枚 。脚长而健,前缘具盾状鳞。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 ,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编辑词条

贡献者(共11名):

9166171995、wzc4843、maoliyang36 、柯南VS优作、冰月灵紫、┢┦aΡpy★ 、金龙玄坛如意神、年湖、想才 、zy19842006 、若为自由故

本词条在以下词条中被提及:

椋鸟科、江口鸟洲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共13条):查看评论 >>

返回页首

关于“在东北过冬的小型鸟类”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31)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抬眉见雪的头像
    抬眉见雪 2025年10月20日

    我是乐信号的签约作者“抬眉见雪”

  • 抬眉见雪
    抬眉见雪 2025年10月2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在东北过冬的小型鸟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在东北过冬的小型鸟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灰椋(li...

  • 抬眉见雪
    用户102009 2025年10月20日

    文章不错《在东北过冬的小型鸟类》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乐信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