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获利息倍数名词解释

网上有关“已获利息倍数名词解释”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已获利息倍数名词解释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已获利息倍数名词解释如下:

1、已获利息倍数,也被称为利息保障倍数 ,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一个指标 。具体来说,它是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值。这个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所得对利息支付的保障程度。

2 、息税前利润:这是企业在扣除利息和税费之前的利润 。它反映了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即在不考虑长期负债和权益资本的利息之前 ,企业通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

3、利息费用(Interest Expense):这是企业因为借款而需要支付的利息。它反映了企业的债务负担,即企业需要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 。

4、通过比较这两个数值,我们可以得到已获利息倍数 ,这个倍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利润来支付其利息费用。换句话说,它告诉我们企业需要多少倍的息税前利润才能支付其利息费用。

名词解释的意义

1 、明确概念:在学术研究或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概念或术语 ,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通过名词解释 ,我们可以明确这些概念或术语的具体含义,避免混淆和误解。

2、提供背景知识:名词解释不仅仅是对概念的简单描述,它通常会涉及到该概念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 、相关理论等。这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该概念或术语的来源、演变和当前的应用情况 。

3、划定研究范围:通过对某一概念或术语进行名词解释 ,可以明确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这有助于后续的研究者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避免重复研究或偏离主题。

4 、促进交流与合作:在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中,由于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某些概念或术语的理解存在差异 ,容易导致交流障碍。通过名词解释,可以促进不同领域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研究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 。

财务分析中 ,已获利息倍数与利息支付倍数一样吗?

分子中的利息费用也包含了分子的“利息 ”仅指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分母的“利息”包括“资本化 ”利息和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

已获利息倍数=(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其中,分子和分母中的“利息费用”是不同的 ,分子中的利息费用仅仅是指费用化的利息,而分母中的利息则是全部的利息,包括费用化的和资本化的 。

因为资本化的利息并不会影响到息税前利润的计算 ,所以从利润总额还原到息税前利润时也就不会涉及到资本化的利息。

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收益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这个比率越高说明偿债能力越强 。但是 ,在利用这个指标时应该注意到会计上是采用权责发生制来核算收入和费用的,这样,本期的利息费用未必就是本期的实际利息支出 ,而本期的实际利息支出也未必是本期的利息费用;同时,本期的息税前利润与本期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现金也未必相等。

一样的。两个不同的表达而已,计算公式如下:

已获利息倍数=(税前利润+利息)/利息 X100% 。

已获利息倍数 ,指上市公司息税前利润相对于所需支付债务利息的倍数,可用来分析公司在一定盈利水平下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计算公式为: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EBIT/interest expense 或=(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

已获利息倍数又称利息保障倍数。

公式中的息税前利润总额为:企业的净利润+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企业支付的所得税 。

公式分子中的利息费用只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而分母中的利息费用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和资本化利息 。

一般情况下 ,已获利息倍数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该指标为3时较为适当 ,从长期来看至少应大于1。

已获利息倍数为负值时没有任何意义,已获利息倍数是表示长期偿债能力的 。

关于“已获利息倍数名词解释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映莲的头像
    映莲 2025年08月05日

    我是乐信号的签约作者“映莲”

  • 映莲
    映莲 2025年08月05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已获利息倍数名词解释”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已获利息倍数名词解释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已获利息倍...

  • 映莲
    用户080505 2025年08月05日

    文章不错《已获利息倍数名词解释》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乐信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