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汉文帝刘恒之母薄姬是个怎样的人?

网上有关“正史上汉文帝刘恒之母薄姬是个怎样的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正史上汉文帝刘恒之母薄姬是个怎样的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但是的说“薄姬”这个人可能很多人都不太认识吧,但是如果仔细的分析的话你会发现其实这个人还算是比较的有名气的 ,因为她是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说到这想必大家都应该清楚了这个人好像并不简单啊,那么她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简单来说 ,薄姬是个低调的人,但在当时,这种低调却成了她和刘恒母子得以幸存并最终逆袭的一大原因 。1、平凡的出身

薄姬是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她的母亲魏媪是魏国的宗室之女,不过母亲是和父亲私通生下她的(可见薄姬父亲地位不高),再加上魏国很快就被秦国灭亡 ,薄姬的地位完全来源于父亲 ,是个很普通的女子。

普通的人也是有朋友的,薄姬和年纪相当的管夫人、赵子儿十分要好,三人以姐妹相称 ,还相约"富贵莫相忘"秦朝只存在了十来年,基本上是薄姬刚刚长大,天下就乱起来了。当时六国宗室纷纷复起 ,原来魏国的贵族魏豹就自立为魏王 。魏媪应该还有点关系,为了谋出路,她将女儿薄姬送进魏王宫中。从后来的情况来看 ,薄姬还是挺受魏豹重视的。

据说魏媪曾请许负给女儿看相,许负说薄姬会生下天子 。魏豹听说后,以为自己会当天子 ,就不跟刘邦混了,自立门户,并且跟项羽联合 ,结果分分钟被刘邦派人灭了。

魏豹死后 ,薄姬被送到刘邦宫中织布的工房工作,有一次刘邦到织布工房视察,看见薄姬有姿色 ,就将其纳入后宫。

2 、幸运与能力

刘邦可不是不近女色之人,他后宫之中美女无数,薄姬并不算拔尖 ,也没有出头,进宫一年多都没得到刘邦的宠幸 。

不过跟薄姬关系很好的管夫人和赵子儿都先后受到刘邦的宠幸,她们没有忘记当初的约定 ,却并不打算信守,想想也是,后宫争宠激烈 ,谁会想多一个竞争对手呢。

薄姬的幸运之处在于管夫人和赵子儿在一次陪刘邦的时候,将当年的约定当成笑料说了出来,两人笑得花枝招展 ,刘邦觉得莫名其妙 ,就追问缘由。

得知此事的刘邦想起了薄姬,顿时来了兴趣,当天就把薄姬召来 。薄姬很好地把握住了这次难得的机会 ,她说昨晚梦见有苍龙盘踞在肚子上,刘邦笑着说这是吉兆,我帮你促成 。

当晚 ,刘邦就临幸了薄姬,很巧合的,这一次同房 ,薄姬就有了身孕,于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生下儿子刘恒。

这一次人生逆袭的机会多少有些偶然成分,但似乎又是必然 ,管夫人和赵子儿不知是无意还是有意,反正是勾起了刘邦对薄姬的兴趣,薄姬又非常准确地抓住这次机会 ,从这里可以看出 ,薄姬并不是一个无能之人,她对机遇的把控,是非常准确的。

3、培养儿子

自从那一次临幸后 ,刘邦又仿佛忘记了薄姬,很少再来找她,在后宫中失去皇帝的宠爱 ,这几乎是致命的,所幸薄姬生下了儿子刘恒,她还有另一条路可走 。

所谓子以母贵 ,母以子贵,没有刘邦宠爱的薄姬自己是不可能贵了,只能依靠儿子刘恒。

薄姬对刘恒的培养重点就是低调 ,在险象环生的后宫中,即便不受宠,她也是刘邦八个儿子中的一个 ,必然受人瞩目 ,也容易遭受危险,如果没有过硬的保护,能不张扬就不张扬 ,一定要低调。

八岁的刘恒按例被封为代王,这是个又偏又小的封地,别说跟齐王、赵王两个哥哥相比 ,就是梁王 、淮南王这两个弟弟,封地也比刘恒要好得多 。

但薄姬和刘恒没说什么,事实上 ,他们也不能说什么,多说就是找死。

4、低调的代王

薄姬和刘恒母子一向保持着低调朴素的生活习惯,完全不像得宠的戚夫人那样飞扬跋扈。

最后的结果也很明了 ,刘邦一死,刘盈继位,吕后掌权 ,戚夫人死得很惨 ,其子刘如意不久后也被毒死,刘盈还因此受到了惊吓 。

刘邦剩下的六个儿子中,刘肥也险遭吕后毒手 ,憋屈地认妹妹鲁阳公主为母才得以活命,最后郁郁而终;刘恢、刘友死于吕后之手;刘建死于意外,但独子被吕后所杀 ,绝后;只有刘长和刘恒安然无恙。

刘长是吕后的养子,没事很正常,但刘恒能够幸存 ,靠的就是低调,吕后以为这个儿子(她是正妻,刘邦的儿子也是她的儿子)很老实 ,就放他们母子到代国。

代王刘恒和王太后薄姬在代地很老实,该干什么干什么,在吕后疯狂压制刘氏家族的时候 ,刘恒却依然完好无损 ,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母子的手段,真是小心谨慎到了极点,这才得以屡屡躲过吕后的猜疑 。

薄姬的低调还影响到了她的家人 ,她的弟弟薄昭也在代地,但并没有获得代国多大权力,这个情况 ,给刘恒的逆袭带来机会。

刘恒被封代王的第十七年,即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 ,齐王刘襄起兵西进,试图铲除吕氏,并争夺帝位 ,但齐军尚未进入长安,吕氏已经被周勃等大臣铲除。

事后,具有吕后血脉的少帝刘泓被废 ,大臣们商议拥立新的皇帝 ,主要候选人就是刘恒和刘襄,但刘襄外戚势力强大,而刘恒外戚几无势力 ,且一向低调,再加上刘襄手握重兵,不好控制 ,刘恒势力小,更好操控,于是大臣们迎立刘恒 ,是为汉文帝,薄姬也由王太后改称为皇太后 。

所有的低调,最后却成了成功的铺垫 ,然而在低调背后,却是刘恒隐忍十数年积聚的手腕,在中央毫无根基的他却能在数年之内 ,软硬兼施 ,最终掌控中央,功劳比天大的周勃最后被他整得服服帖帖 。

历史上有名的太后有很多,除了像吕后 、武则天、慈禧这样手握大权 ,甚至最后自己当了皇帝的,也有很多在历史上不见得有多出名,但是却以“贤德 ”的名声或者其他好的名声为人所知的太后 ,比如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薄姬当年对于刘邦来说只不过就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妃嫔,但是谁也没想到最后竟然是她成为了人生赢家。不过在薄姬死后,却是和自己的儿子葬在了一起的 ,我们知道古代葬在一起的一般都是夫妻,但薄姬为何不选择和自己的丈夫刘邦合葬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1、薄姬葬在哪里

薄姬并没有和儿子汉文帝合葬 ,而是选择葬在距离汉文帝的霸陵不远的南陵,属于同地不同陵。《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记载:“薄太后後文帝二年,以孝景帝前二年崩 ,葬南陵。以吕后会葬长陵 ,故特自起陵,近孝文皇帝霸陵 。”

根据上面的史料,我们先梳理一下这几位关键人物的入葬顺序。刘邦驾崩后葬于长陵 ,长陵是从刘邦登基第二年就开始修建的大型帝陵,规模和构造都是当时最好的。吕后死后与刘邦合葬在长陵,两人合葬不和陵 ,高祖陵在西,吕后陵在东 。同时,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的这些功臣和一些贵戚也都陪葬在这个长陵中。

汉文帝刘恒四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了 ,葬在霸陵,汉文帝的陵墓为了防盗没有在地面起坟。汉文帝之子汉景帝刘启即位后尊薄姬为太皇太后,可以说从刘恒继位开始 ,薄姬的地位已经非常高了,自己的亲孙子刘启即位后薄姬的地位依然很高 。汉景帝即位两年后,薄姬去世。汉文帝虽然是著名的孝子 ,但由于比薄姬去世的早 ,他也无法决定薄姬葬在何处。

吕后和汉高祖是一代人,而刘邦的长陵已经有吕后与其合葬了,薄姬身份又十分尊贵 ,葬在何处合适呢?薄姬,也就是薄太后去世前曾留下遗诏,要葬在白鹿原上 ,在长陵和霸陵之间,以图左望刘邦的长陵,右望儿子刘恒的霸陵 。

薄太后陵因在刘恒的霸陵的南侧 ,又被称为南陵 。薄姬此人一生不争名利,由于出身地位不被重视,也没被吕后刁难 ,顺利随儿子刘恒前往代国,做了代国太后。吕后去世以后,大臣在商议重新选皇帝的时候 ,对这些皇子生母的背景非常重视 ,以防出现第二个吕后。刘恒被选为皇位接班人的重要的一条理由就是“薄氏仁厚”,可以说薄姬的仁厚为她和儿子争取到了最宝贵的机会 。由于薄姬没有吕后的心机,没有野心和争权夺势的抱负 ,薄姬没能进入长陵。当然也是因为薄姬不是正嫡,不能与刘邦合葬。

薄太后和汉文帝刘恒的感情十分深厚,在二十四孝的故事中就有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的故事 。在薄太后生病卧床的三年中 ,刘恒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薄太后所服用的汤药,刘恒都要亲口尝过才让薄太后服用。

我们看薄姬晚年的地位 ,自己葬在何处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 。正是因为薄太后仁厚的性格和与汉文帝刘恒的感情,薄太后才在去世前决定要单独葬在南陵。南陵的规模并不大,长宽不过百余米 ,远不及拥有五万多陵邑户口的长陵。

2 、薄姬为何不和刘邦合葬

简单来说,是因为薄姬不能跟刘邦合葬 。

薄姬是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汉文帝刘恒的生母 ,她出身不算高贵 ,也不受刘邦宠爱,只得宠幸一次,之后剩下儿子 ,就很难再见到刘邦了。也是因为薄姬不得宠且低调,所以刘邦去世后,薄姬母子躲过了吕后的清算 ,眼看着刘邦生前的宠妃戚夫人被做成人彘,薄姬心中焉能没有庆幸?

在薄姬的影响下,刘恒也很低调 ,即便不受宠,他也是刘邦八个儿子中的一个,也可能成为吕后为儿子扫除障碍的目标。

事实上刘邦的八个儿子有五个的死因都跟吕后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长子刘肥认妹妹为母才得以活命,最后郁郁而终;次子刘盈也就是吕后的亲子,据说他是看到戚夫人惨死受到了惊吓;三子刘如意直接被毒死;五子刘恢和六子刘友皆因吕后而死;七子刘建死于意外 ,独子被吕后所杀 ,绝后 。

安然无恙的只有吕吕后养子刘长和刘恒,而刘恒的封地在兄弟之中算是最差的一列,濒临边境 ,要抵御外患,同时还要防范朝中的威胁,这可是块锻炼能力的封地 。吕后去世后 ,周勃等人诛杀诸吕,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

作为外地封王入京 ,刘恒在京城毫无根基,但他却凭借自己的手腕,迅速让自己从代国带来的亲信掌握了中央许多权力 ,并且轻松将周勃等功臣解除了权力,进而开始了他文景之治的治理大业。

刘恒是明君,也是孝子 ,他称帝后 ,薄姬由王太后改称皇太后,而太后生病之事,刘恒每天都会去看望母亲 ,薄姬喝的汤药,他都要先尝过后再喂母亲喝下,这就是亲尝汤药 。

薄姬信奉道家思想 ,一生都很低调,一般来说,这种性格的人寿命都比较长 ,薄姬也是这样,他一直活到孙子汉景帝在位时期,也就是说 ,刘恒先于她去世,可谓白发人送黑发人。

汉景帝尊祖母为太皇太后,他继位两年后 ,薄姬去世 ,葬于南陵。

南陵既不是刘邦的陵墓,也不是刘恒的陵墓,即薄姬既没有跟丈夫合葬 ,也没有跟儿子合葬,原因很简单,因为礼制 。

汉初的礼制跟后来有些不一样 ,之后因为追封皇后的存在,一个皇帝可以与多位皇后合葬,但在汉初 ,皇帝只与一位皇后合葬,妃嫔侍妾无法跟皇帝合葬。刘邦有皇后,那就是吕后 ,她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跟刘邦合葬在长陵。

薄姬只是刘邦的侍妾,汉初礼制又不允许追封其为皇后 ,只得称其为文帝太后 ,独自起一陵墓,即南陵,考虑到母子情深 ,南陵靠近刘恒的霸陵,但并不是母子合葬,这更不合礼制 。

到了东汉建立 ,东汉光武帝刘秀追尊薄太后为高皇后,但学者们公认的刘邦皇后还是吕后,东汉成书的《汉书》中仍称薄太后为薄姬 ,而不是高皇后。

3.薄姬怎么死的

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汉文帝去世,薄姬的孙子、汉文帝之子汉景帝刘启即位 ,尊薄姬为太皇太后。两年后的汉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薄姬去世,葬于南陵 。按汉朝礼制 ,薄姬因是姬妾 ,无法追尊为皇后,遂称文帝太后,史书上多称薄姬或薄太后。因吕后与汉高祖合葬在长陵 ,所以薄姬特地独自起一陵墓,靠近汉文帝的霸陵。

东汉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东汉光武帝刘秀追尊薄太后为高皇后 。但在《汉书》中 ,仍称薄太后为薄姬,而不称高皇后,是因为薄太后是妾姬 ,吕后既是正妻又是高祖伉俪,不能因为子孙废黜加尊而改变原本持有的地位 。

《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有记载。

关于“正史上汉文帝刘恒之母薄姬是个怎样的人?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5)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施茵的头像
    施茵 2025年08月04日

    我是乐信号的签约作者“施茵”

  • 施茵
    施茵 2025年08月04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正史上汉文帝刘恒之母薄姬是个怎样的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正史上汉文帝刘恒之母薄姬是个怎样的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

  • 施茵
    用户080403 2025年08月04日

    文章不错《正史上汉文帝刘恒之母薄姬是个怎样的人?》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乐信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